词语释义
危险
(1) 有可能失败、死亡或遭受损害的境况
词语解释
亦作“ 危嶮 ”。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韩非子·有度》:“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险,一本作“ 嶮 ”。 汉 匡衡 《奏徙南北郊》:“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 孟津 ,又虑危险。”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指险恶、险要之地。
《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南史·垣护之传》:“ 楷 愴然许之,厚为之送,於是间关危险,遂得至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危嶮”。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引《韩非子·有度》:“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
险,一本作“嶮”。 汉匡衡《奏徙南北郊》:“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孟津,又虑危险。”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⒉ 指险恶、险要之地。
引《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南史·垣护之传》:“楷愴然许之,厚为之送,於是间关危险,遂得至乡。”
危险的国语词典
不安全。
危险的网络释义
危险 (汉语词语)
危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形容词
(1) 高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名词
(1) 屋脊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副词
几乎;差点儿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ui2 [东莞腔] ngui2 [梅县腔] ngui2 [台湾四县腔] ngui2 [客英字典] ngui2 [陆丰腔] ngui3 [客语拼音字汇] ngui2 [宝安腔] ngui2 [海陆丰腔] ngui2
◎ 潮州话:ngui5 (ngûi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危 | 魚爲 | 疑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ŋĭwe | ngye/ngwe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