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

jīng xiǎn [ jing xian]
繁体 驚險
注音 ㄐ一ㄥ ㄒ一ㄢ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惊险 jīngxiǎn

(1) 危险,使人惊讶紧张

惊险动作
alarmingly dangerous

词语解释

  1. 场面情景危险,使人紧张害怕。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虽然目下多惊险,保汝平安去復来。”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六章:“平常,他不大说话;只是爱看惊险的,侠义的小说。”

引证解释

⒈ 场面情景危险,使人紧张害怕。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虽然目下多惊险,保汝平安去復来。”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六章:“平常,他不大说话;只是爱看惊险的,侠义的小说。”

惊险的国语词典

危险而令人紧张。

如:「惊险画面」、「惊险镜头」。

惊险的网络释义

惊险

  • 惊险:形容词
  • 惊险:杨东根演唱歌曲
  • 惊险造句

    游乐园里的翻滚过山车十分惊险有趣。
    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听到朋友说到当时救人的惊险,我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我听他讲惊险故事,不禁毛骨悚然。
    我喜欢听惊险的故事,但有时越听越害怕。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次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作特技表演的飞机在空中上下翻腾,动作十分惊险。
    这空中飞人的特技十分惊险,看得观众瞠目结舌。
    刚才他讲的那个故事,惊险极了,令人毛骨悚然。
    惊险电影中的警官,也都有鞍前马后替他效劳的助手。也作“驴前马后”。
    幸福和欢乐有时是要从惊险斗争的硝烟中去寻找的。
    跳伞是项惊险刺激的运动。
    你看过电影《虎口脱险》吗?太惊险了!
    小明滔滔不绝地向小伙伴讲述自己惊险奇异的探险之旅,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
    野外探险充满了惊险刺激。
    她看见这惊险的一幕,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刚才那惊险的场面,他叙述得淋漓尽致。
    杂技演员的惊险表演,博得观众的一片赞叹声。
    看到这惊险的场面,小姑娘恐惧极了,吓得直打哆嗦。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YIY
    五行:
    仓颉: PYRF
    四角: 9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frighten, surprise, star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

    xiǎn [xi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WG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L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英文翻译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hi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