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含糊
(1) 言语不清楚
(2) 马虎;是非不分
词语解释
亦作“ 含胡 ”。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唐 刘禹锡 《与柳子厚书》:“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而 龟山 、 晦庵 、 无垢 之徒,皆以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晓。”《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张铁臂 红了脸道:‘是小时有这个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来。 杜少卿 也不再问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只有 刘戡 显得特别:他象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
形容办事敷衍马虎;苟且,不认真。
《旧唐书·陆贽传》:“既相执证,理合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宋 欧阳修 《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廝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诈瞎装聋,含糊忍痛。”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示弱;差劲;无能。常与“不”字连用,表示反义。
老舍 《茶馆》第二幕:“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骆宾基 《东战场别动队》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气暴躁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含胡”。
⒉ 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引唐刘禹锡《与柳子厚书》:“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含胡而絶。”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三》:“而龟山、晦庵、无垢之徒,皆以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晓。”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张铁臂红了脸道:‘是小时有这个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来。 杜少卿也不再问了。”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有刘戡显得特别:他象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
⒊ 形容办事敷衍马虎;苟且,不认真。
引《旧唐书·陆贽传》:“既相执证,理合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宋欧阳修《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廝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诈瞎装聋,含糊忍痛。”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⒋ 示弱;差劲;无能。常与“不”字连用,表示反义。
引老舍《茶馆》第二幕:“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骆宾基《东战场别动队》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气暴躁点。”
含糊的国语词典
言语不明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听了他这一片狂妄的话,也犯不著合他斗气,只得含糊著答应了几个『是』。」也作「含胡」。
含糊的网络释义
含糊
含糊的翻译
含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hem2 [陆丰腔] ham3 [沙头角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宝安腔] h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含 | 胡男 | 匣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ɣɒm | ghom/hom |
详细解释
hū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gho/hu | ɣ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