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

xiān míng [ xian ming]
繁体 鮮明
注音 ㄒ一ㄢ ㄇ一ㄥ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鲜明 xiānmíng

(1) 指色彩明亮

色彩鲜明
brilliant

(2) 一点不含糊的

鲜明的立场
unequivocal

(3) 轮廓清楚的

鲜明的印象
well-define

词语解释

  1. 色彩耀眼。

    《汉书·游侠传·陈遵》:“公府掾吏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新唐书·李贞素传》:“性和裕,衣服喜鲜明。”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这是初秋的季节,一些树木和花草还正开得鲜明和茂盛。”

  2. 犹精明。

    《汉书·马宫传》:“下君章有司,皆以为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鲜明固守,无以居位。”《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鲜明,犹言精明也。”

  3. 出色,漂亮。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文颖 曰:“未遇刑自杀,为鲜明也。” 黄侃 《读<汉书><后汉书>札记》:“鲜明,犹今所云漂亮矣。”

  4. 分明而确定。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即使他的创作思想,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深刻和发光的,而表现在作品中,也必须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丁玲 《粮秣主任》:“这几个人的影子也就浮上我的脑际,而且更鲜明。”

引证解释

⒈ 色彩耀眼。

《汉书·游侠传·陈遵》:“公府掾吏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
《新唐书·李贞素传》:“性和裕,衣服喜鲜明。”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这是初秋的季节,一些树木和花草还正开得鲜明和茂盛。”

⒉ 犹精明。

《汉书·马宫传》:“下君章有司,皆以为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鲜明固守,无以居位。”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注曰:“鲜明,犹言精明也。”

⒊ 出色,漂亮。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文颖曰:“未遇刑自杀,为鲜明也。”
黄侃《读<汉书><后汉书>札记》:“鲜明,犹今所云漂亮矣。”

⒋ 分明而确定。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即使他的创作思想,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深刻和发光的,而表现在作品中,也必须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丁玲《粮秣主任》:“这几个人的影子也就浮上我的脑际,而且更鲜明。”

鲜明的国语词典

色彩鲜艳耀眼。

如:「这件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鲜明的记忆。」

鲜明的网络释义

鲜明

  • 鲜明:汉语词汇
  • 鲜明:天水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 鲜明:成都市双流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 鲜明:攀枝花市直属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
  • 鲜明 (汉语词汇)

  • 鲜明,汉语词汇。
  • 拼音:xiān míng
  • 释义:1、指色彩明亮:色彩鲜明。
  • 2、人名, 鲜明,1920年12月生,渔山人。
  • 鲜明造句

    文章的主题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这篇小说情节完整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但白璧微瑕,个别语句还欠推敲。
    壮族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的画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生动活泼。
    他写的这篇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简直是无懈可击。
    这个艺术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为了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是必要的。
    一些官员季伦锦障,和穷苦人家的四壁萧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人物刻画得十分鲜明。
    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共青团员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模棱两可。
    一个沉静,一个活泼,这对双胞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而不要吞吞吐吐,顾虑重重。
    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鲜明的主题定位能使一个主题乐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应当态度鲜明,不要依违两可。
    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损人利己,不讲公共道德的行为。
    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毫不含糊的。
    这套衣服面料柔软,色彩鲜明,式样新颖。

    汉字详情

    xiān,xiǎn [xian]
    部首: 810
    笔画: 14
    五笔: QG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MTQ
    四角: 28151

    详细解释

    xiān

    名词

    (1) (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出貉国)

    (2) 假借为鱻。鲜鱼,活鱼

    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

    冬宜鲜羽。——《礼记》

    (3) 又如:鲜眼(像鱼那样的圆眼);鱼鲜;海鲜;鲜脍(切细的鲜鱼肉);鲜鳞(活鱼);鲜羽(活鱼和活鸟)

    (4) 鲜美的食物

    惟君用鲜。——《左传·襄公三十年》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唐玄宗《幸凤泉汤》

    (5) 又如:时鲜;尝鲜;鲜肥(鱼肉类美味肴馔);鲜食(鲜活的食品);鲜杀(活杀的猎物)

    形容词

    (1) 新鲜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屡见不鲜;数见不鲜;鲜食(新鲜的食品);鲜兽(新杀的禽兽)

    (3) 鲜艳 。如:鲜妆(鲜明美丽的打扮);鲜衣(华美的衣服)

    (4) 鲜明;明洁,洁净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5) 又如:鲜色(清新美丽的颜色);鲜新(清新)

    (6) 味美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又如:鲜爽(鲜美爽口);鲜脆(鲜美脆嫩);鲜香(鲜美芳香)

    (8) 独特 。如:她的行事作为就是很鲜,和别人都不一样

    (9) 夭折的,早死的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10) 另见 xiǎn

    xiǎn

    形容词

    (1) 非常少,很不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鲜薄(微少);鲜言(寡言);鲜胄(后代少);鲜浅(浅鲜);鲜乏(缺乏);鲜少(很少)

    动词

    (1) 缺少;不足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2) 另见 xiān

    英文翻译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sin2

    宋本广韵

    míng [mi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B
    四角: 67020

    英文翻译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兵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mieng/myangm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