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
词语释义
沆瀣
(1) 夜间的水气,露水
词语解释
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
《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同“ 沆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説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
引证解释
⒈ 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
引《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注:“沆瀣,清露也。”
宋洪咨夔《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⒉ 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引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史达祖《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沉钧德《<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⒊ 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参见“沆瀣一气”。
引清冯桂芬《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祭夏重民文》:“黄冈先烈, 花邑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
⒋ 同“沆溉”。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 《説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蓬壶。”
沆瀣的国语词典
露气。
沆瀣的网络释义
沆瀣
沆瀣的翻译
沆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水,亢声。本义:漭沆,沆漭:水泽广阔无边的样子) 同本义 。如:沆漭(水波浩渺的样子);沆沆(沆茫。水面广阔无际的样子);沆浪(水广阔而汹涌的样子)
名词
(1) 大泽
齐人谓湖曰沆。—— 郭缘生《述征记》
(2) 白色霭气 。如:沆瀣之水(夜半由露气凝结而成的水);沆瀣(秋天早晨的白色霭气);沆瀣相投(彼此志气投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英字典] hong3 kong5 [宝安腔] hong2 [客语拼音字汇] hang1 h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5
◎ 潮州话:何红5(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航 | 胡郎 | 匣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ghang/hang | ɣ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