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学营养午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杭州某小学营养午餐令人震惊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杭州萧山一所中学的食堂卫生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不仅规格用餐水平不符合规定,而且卫生状况及其脏乱差,事件发生后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为此有关负责人给予了回应,当地有关部门也介入了调查。
事发萧山一小学,前天,杭州萧山有家长爆料称,孩子学校的“营养午餐”惨不忍睹:饭是夹生的,菜里是有虫子和竹叶的;盛饭菜的塑料泡沫箱很脏。怪不得小孩三天两头回家说学校的饭菜不好吃。
相关部门初步调查认为,食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学校和快餐公司都有责任。目前,已责令快餐公司立即停业整顿,同时将立案调查。
昨天上午,有家长又赶到“营养午餐”的生产车间,眼前的脏乱差,让很多家长顿生呕吐的冲动。
接到报料后,钱报记者立即介入——据悉,昨天,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初步认为,食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学校和快餐公司都存在责任。要求快餐公司立即停业整顿,同时对快餐公司和学校立案调查。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快餐企业竟然管着5家小学、2000多个孩子的午饭。
涉事小学没有自建食堂
涉事的学校名叫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创建于1927年,有教学班24个,学生953名,公办教师53名。
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负责人告诉钱报记者,经过调查核实,家长反映的问题和图片都是真实的,不过他想做一些补充说明:
受到场地限制和可能搬迁的原因,而且没有住校孩子,所以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没有自己的食堂,学生午饭一直靠快餐公司配送。
而快餐企业杭州蔬香蔬菜有限公司为教育局审核过的企业,离学校较近。“有教育局的调查,所以我们更加放心,考虑到就近原则,可以让孩子们吃上热饭,所以就选择和杭州蔬香蔬菜有限公司签了合同。”
每个孩子每顿饭是7块钱,其中6块5是正餐,包括一荤两素,余下5毛是水果。
正常情况下,中午开饭时间是11点,孩子们会排队领盒饭,排队的地点也包括在操场上。
10月21日上午,杭州蔬香蔬菜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突然给戴村镇中心小学打来电话称,公司操作间内停电了没办法分装,但饭菜已经烧好,眼看就到就餐时间,所以只能现场分装。结果就出现了被家长拍到的场景。
“当时家长就把照片发给我了,我也觉得很震惊,没想到这家企业卫生问题这么多。今天早上我们组织家长代表去了生产车间,问题确实很严重。”萧山区戴村镇 中心小学负责人解释说。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初步认为,食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学校和快餐公司都存在责任。要求快餐公司立即停 业整顿,同时对快餐公司和学校立案调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亢(
)声。( )本义:抵御)(2) 方舟并济或以船渡
杭,渡也。——《说文》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卫风·河广》
魂中道而无杭。——《楚辞·九章·惜诵》
(3) 又如:杭筏(渡水的筏子);杭绝(乘船渡过)
(4) 航行
惩往途而省究兮,吾庶以慎吾杭。——明· 何景明《进舟赋》
名词
(1) 方舟;船
杭,方舟也。——《说文》
盖周跃鱼陨杭。——《史记·司马相如传》
(2) 又如:杭绝(乘船渡过)
(3) 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 。如:杭纱(杭州产的细纱布);杭紬(杭州产的粗绸);杭越(杭州和越州的并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hong2 [东莞腔] hong2 [台湾四县腔] hong2 [梅县腔] hong2 [沙头角腔] hong2 [客英字典] hong2 [海陆丰腔] hong2 [客语拼音字汇] h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航 | 胡郎 | 匣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ɣɑŋ | ghang/h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东莞腔] zi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周 | 職流 | 章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ju/tjou | tɕĭə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小 | 私兆 | 心 | 宵A | 上聲 | 篠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x/sie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宫,荧(
)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2) 同本义
营,币居也。——《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 桂馥义证:“营谓周垣。”
众目营方。——《五等论》。注:“布居也。”
冬则居营窟。——《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
(3) 围绕;缠绕
以朱丝营社。——《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
日中,为大臣欺诬;日且入,为妻妾役使所营。——《汉书》
(4) 又如:营回(萦回,盘旋往复);营合(环绕合拢,形成包围圈);营周(循环);营绕(环绕)
(5) 扎营 。如:营屯(驻军营寨);营军(驻扎军队)
(6) 建造
尝加营葺。——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营作(建造);营宫(营建宫室);营饰(建筑装璜);营筑(建筑;修建);营缮(修缮,修建);营绘(营建绘饰)
(8) 经营
召伯营之。——《诗·小雅·黍苗》
如有营。——《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私营(私人经营);营市(经商)
(10) 测量;度量
营,度也。——《广雅》
圜测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11) 谋求
问我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计营谋不能脱。——《聊斋志异》。又如:营活(谋生);营己(谋求自己的利益);营内(为后宫谋利);营谋(谋求);营虑(操心);营图(图谋);营谋(为达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
(12) 供养;救助 。如:营奉(奉养,奉事);营恤(救济,抚恤);营视(看顾,照看);营济(救济);营赡(供养,赡养)
(13) 办理 。如:营干(办理;办理事情);营办(承办;筹办)
(14) 迷惑
精神乱营。——《淮南子·原道》
不足以营其精神。
则目不营于色。——《淮南子·本经》
所以营或耳目。——《汉书·刘向传》
(15) 又如:营勾(勾引;勾搭);营罔(迷惑、欺骗);营信(受迷惑而相信);营众(惑众)
(16) 耕作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杜甫《兵车行》
名词
(1) 军营,营寨
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出营立观。——《资治通鉴》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营防(营防及防御工事);营门(军营之门);营卫(军营的护卫);营壁(营垒)
(3) 军队 。如:营伍(军队的行列);营次(军队驻扎地);营妓(军中的官妓);营制(军队的编制);营帅(军队的统帅)
(4) 军队编制的一级,主要由一个司令部和两个以上的连、炮兵连或类似单位组成
营哨各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营长;营副
(5) 司令部;企业的总部或总店 。如:大本营
(6) 常常远离城市市区的临时性的隐蔽处、住处或驻扎处 。如:夏令营;集中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ian5(iâⁿ) , iong5(iông) [揭阳、潮阳]uêng5(uê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御马索)
(2) 同本义
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 地支的第七位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5)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6)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7)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8)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9)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如:午日三公(马)
(10)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11)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容词
(1)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2)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动词
(1)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2)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 潮州话:ngo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
)声。本义:吃)(2) 同本义
餐,吞也。——《说文》
餐,食也。——《广雅》
相谒而餐。——《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帝纪》
(3) 又如: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吞食玉屑。古时认为服食玉屑可以延寿)
(4) 吞食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 枚乘《七发》
名词
(1) 饮食,食物
令其裨将传餐。——《汉书·韩信传》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 又如:餐卫(指饮食调养);早中晚三餐;素餐;中餐;西餐;夜餐
(3) ∶一顿饭叫一餐 。如:一日三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陆丰腔] con1 [宝安腔] con1 [梅县腔] con1 [客英字典]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餐 | 七安 | 清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chan/c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