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

hàn qīng [ han qing]
注音 ㄏㄢˋ ㄑ一ㄥ

词语释义

汗青 hànqīng

(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2) 借指史册

historical records;chronicles;annals

词语解释

  1.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

  2. 借指史册。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参见“汗青头白”。

宋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

⒉ 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鲜于必仁《寨儿令》曲:“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汗青的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汗青的网络释义

汗青

  • 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
  • 汗青造句

    拿破仑是最巨大地军事批示官地汗青。
    不吸取汗青教训的人注定会重蹈复辙。
    中国人注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流芳”。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文天祥坚强不屈,建立下许多丰功伟绩,当他被奸人谋害时,还慷慨激昂地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篇,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生命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人不克不及在他的汗青中表示出他本身,他在汗青中斗争着显露头角。
    夙夜在公苦求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说有长久的汗青,原是船帮赶庙会、逢年过节时活动供给的小吃。
    蔺相如有自信,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自信,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自信,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勇气是什么?勇气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勇气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勇气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俗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面对抉择,我们要合理把握进退时机。
    文天祥坚强不屈,建立下许多丰功伟绩,当他被奸人谋害时,还慷慨激昂地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筏心照汗青"的诗篇,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篝灯呵冻写作勤,手不释卷读书辛;正风正气世彰炳,携手相助奉爱心;炎黄子孙一家亲,海内知己若比邻;人生贵得百善行,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里长渠当空舞,碧波盈盈照汗青。
    日暮黄门分奏疏,汗青犹觉带脂香。
    蔺相如有信心,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信心,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信心,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简化汉字也是中国文化汗青遗产的一部分。

    汉字详情

    hàn,hán [han]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FH
    五行:
    仓颉: EMJ
    四角: 31140

    详细解释

    hán

    名词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2) 另见 hàn

    hàn

    名词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动词

    (1) 出汗;使出汗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3) 另见 hán

    英文翻译

    perspiration, sweat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hon6 h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hon5 [沙头角腔] hon5 [东莞腔] hon5 [海陆丰腔] hon6 [客英字典] hon5 [宝安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
    ◎ 潮州话:hang2(háng) hang5(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ɣɑnghan/han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