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

tūn tǔ [ tun tu]
注音 ㄊㄨㄣ ㄊ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吞吐 tūntǔ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这个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万吨货物
swallow and spit;take in and send out in large quantities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词
mince the word

词语解释

  1. 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写泄万壑。” 唐 卢仝 《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靄云涛,吞吐变化。”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2. 指道家的吐纳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3. 倾诉;谈吐。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嘆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清 江炳炎 《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

  4. 言语支吾,含混不清。

    明 单本 《蕉帕记·议婚》:“我适纔言词吞吐,思歟,这姻缘可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引证解释

⒈ 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写泄万壑。”
唐卢仝《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宋范成大《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靄云涛,吞吐变化。”
赵光荣《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⒉ 指道家的吐纳之术。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⒊ 倾诉;谈吐。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嘆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清江炳炎《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

⒋ 言语支吾,含混不清。

明单本《蕉帕记·议婚》:“我适纔言词吞吐,思歟,这姻缘可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吞吐的国语词典

呼气与吸气。即道家所说的吐纳。

吞吐的网络释义

吞吐

  • 吞吐:汉语词语
  • 吞吐:梁咏琪演唱的歌曲
  • 吞吐 (汉语词语)

  • 吞吐是汉语词语,读音tūn tǔ,指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 吞吐的翻译

    英语: to take in and send out (in large quantities)​
    德语: in großem Umfang umladen
    法语: ingurgiter et régorger, charger et décharger, prendre et envoyer en grande quantité

    吞吐造句

    他似乎有难言之隐,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的。
    她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使我疑惑不已。
    小丁说话吞吞吐吐,工作也缩手缩脚的,令人大失所望。
    看他那吞吞吐吐的样子,肯定干了什么坏事。
    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你有意见就请单刀直入地提,何必吞吞吐吐!
    看着弟弟吞吞吐吐的样子,妈妈不禁起了疑心。
    他吞吞吐吐的,不肯如实交代问题。
    有意见就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别吞吞吐吐,也不要言不由衷。
    他今天说话吞吞吐吐的。
    小明真是才华横溢,说起话来妙语连珠,不像小红,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王叔叔说话坦率,从来不吞吞吐吐的。
    我俩既然是好朋友,就应赤诚相见,不必吞吞吐吐。
    你有什么意见,就请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不要吞吞吐吐。
    旧社会的一些报纸充满了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章。
    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这些事已经作了妥当的安排,你就放心走吧。
    遇到合适的话题时就能纵横驰骋,任凭吞吐。
    大家要节约时间,不提倡吞吞吐吐、慢条斯理地说话。
    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这样吞吞吐吐的。
    看她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就知道心里有顾虑。

    汉字详情

    tūn [t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DKF
    五行:
    仓颉: MKR
    四角: 1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容词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英文翻译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方言集汇

    ◎ 粤语:t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un1 [宝安腔] tun1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根平聲開口一等thontʰən
    tǔ,tù [t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G
    四角: 64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武术用语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名词

    (1) 姓

    (2) 另见

    动词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如:吐赃

    (4) 另见

    英文翻译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tou3
    ◎ 客家话:[梅县腔] tu5 [梅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宝安腔] tu5 [客英字典] tu5 [台湾四县腔] tu5 [客语拼音字汇] le4 tu4 [陆丰腔] tu5 [沙头角腔] tu5 [海陆丰腔]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魯上聲開口一等thox/thuut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