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wèn tí [wen ti]
繁体 問題
注音 ㄨㄣˋ ㄊ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问题 wèntí

(1) 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

这类问题不好答复
question;issue;problem

(2) 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

争论的问题本来是微不足道的
matters

(3) 事故;麻烦

他们那里老出问题
trouble;difficulty;mishap

(4) 关键;要点

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
4

词语解释

  1.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其实就因为问题符号只在飞,可见还不知道怎样设问,怎样摆这符号,何况答案!”

  2.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将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为问题的情事,由几个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给一般人观看。”

  3. 关键;重要之点。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4. 事故或意外。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

引证解释

⒈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八:“其实就因为问题符号只在飞,可见还不知道怎样设问,怎样摆这符号,何况答案!”

⒉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将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为问题的情事,由几个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给一般人观看。”

⒊ 关键;重要之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⒋ 事故或意外。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

问题的国语词典

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如:「犯罪问题」、「公害问题」 。

如:「期末考的问题出得太偏僻了。」

问题的网络释义

问题 (爱默生的诗歌名称)

  • 《问题》(英文名为:Emerson)是美国爱默生在1998年创作的诗歌。
  • 问题 (汉语词汇)

  • 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 问题造句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义务教育问题。
    我们应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正积极设法解决同学们的饮水问题。
    对于目前的流窜贩问题工商局应正本清源地予以解决。
    因专心于学习,他对我所提的问题口不应心。
    我应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围绕着“追星”问题,老师引导大家展开议论,畅所欲言。
    老师把这节课的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叫同学们讨论。
    一提到这个问题他便借故规避了。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小王有点游移不定。
    对这个问题李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老师把问题答案公布出来时,他才恍然大悟。
    我们应以长远的目光来看问题。
    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
    我们考虑问题,办事情,要多为国家着想。
    学校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及时解决了饮水问题。
    他对那个问题的分析有条有理。
    有关文章的枝节问题也应一并考虑。
    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没有理由逃避问题,你也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汉字详情

    wèn [wen]
    部首: 321
    笔画: 6
    五笔: U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R
    四角: 37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名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英文翻译

    ask about, inquire af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宋本广韵

    [ti]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JGH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AOMBO
    四角: 618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 同本义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7) 题目;标题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9) 书签;标签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10) 标志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动词

    (1) 书写;题署

    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3) 谈及

    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5) 品评;评论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7) 鸣;叫

    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英文翻译

    forehead; title, headline; t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do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