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 [bi lu lan lü]
繁体 篳路藍縷
注音 ㄅ一ˋ ㄌㄨˋ ㄌㄢˊ ㄌㄩ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筚路蓝缕 bìlù-lánlǚ

(1)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成语辨析

蓝;不能写作“篮”。

成语用法

筚路蓝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篳簬篮缕”。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
《方言》云:‘ 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
夏衍《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
宋刘克庄《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筚路蓝缕的国语词典

筚路,以荆竹编制的柴车。筚路蓝缕指驾柴车,穿破衣,以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唐.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后比喻创造事业的艰苦。连横〈台湾通史序〉:「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筚路褴褛」。

筚路蓝缕的网络释义

筚路蓝缕 (汉语成语)

  • 筚路蓝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ì lù lán lǚ,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
  • 筚路蓝缕造句

    筚路蓝缕,薪火绵延,伴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大学的发展轨迹,已有百年的办学历程。
    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
    第一道是苦茶,人生难免有艰辛,筚路蓝缕是事业的根基。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先驱者曾筚路蓝缕地开辟荆荒。
    再宏伟的蓝图,再美好的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奋斗。
    在傅继成看来,熔旧铸新的大冶精神内核就是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
    创新是手胼足胝的努力,是筚路蓝缕的忘我;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是百折不挠、一往直前的勇气。
    发凡起例,示文质相因之教;筚路蓝缕,习中西兼蓄之学。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
    “在这个软红香土的地方,有一个筚路蓝缕的小伙子,凭借着紫气东来的扶持,终得到绿野仙踪的成果。
    人类的美好理想,不可能唾手而得,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迎接他的,是皇位更替的明争暗斗,是武学修炼的身心考验,是命中注定的仙履奇缘,是身世揭秘的爱恨纠葛之路,是筚路蓝缕的登顶之路!
    在路上,在荆天棘地之中,筚路蓝缕,特立卓行。
    筚路蓝缕,后海先河,催发芝兰桃李,敢筑栋梁干城。
    历史上每一次改革,何尝不需要改革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但在改革共识已经凝聚的现实面前,披荆斩棘当势所必至。
    我们风尘仆仆,我们筚路蓝缕,一路走到了今天。
    风雪载途、筚路蓝缕后,最终在天际画上了一条缤纷斑斓的彩虹。
    一些有线频道,包括、时代华纳新闻节目,筚路蓝缕来创建它们的品牌,和没有品牌相比,它们能以更高的价位进行广告招标。
    为了我们,他们胼手胝足,在西部安置下来;忍耐风吹雨打,筚路蓝缕。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XXF
    五行:
    仓颉: HPPJ
    四角: 88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毕声。本义: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2) 同本义

    筚,藩落也。——《说文》

    筚,篱也。——《广雅》

    筚门圭窦之人。——《左传·襄公十年》。注:“柴门也。”

    (3) 又如: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筚路(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

    (4) 泛指用竹子、荆条等织成的器物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英文翻译

    wicker,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
    lán [lan]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JT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IT
    四角: 44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blue; indigo pla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4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宋本广韵

    [lv]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ovg
    五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娄声。本义:麻线)

    (2) 同本义

    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3) 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綵(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4) 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己《鹊踏枝》

    (5) 又如:缕子脍(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缕肉羹(肉丝羹);缕金(金丝;以金丝为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缕细(细如丝缕)

    (6) 帛

    故为祷朝缕绵。——《管子·侈靡》。注:“帛也。”

    (7) 又如:缕绵(绸帛丝绵)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如:缕悉(一条一条很清楚);缕堤(临河处所筑小堤。因连绵不断,状如丝缕,故名);缕缕行行(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缕续(接连不断)

    (2) 通“褛”。衣破 。如:蓝缕(破衣)

    副词

    (1) 一条一条地,详尽地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葛洪《抱朴子》

    (2) 又如:缕细(底细,详情);缕责(细责,苛责)

    量词

    (1) 一丝,一股

    红光一缕。——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一缕烟;千丝万缕;一缕幽香

    (3) 股、绞等 。如:一缕麻;一缕头发

    动词

    (1) 疏通;分流 。如:缕河(疏通河流)

    (2) 一种刺绣方法 。如:纳缕(刺绣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