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篥

bì lì [ bi li]
繁体 篳篥
注音 ㄅ一ˋ ㄌ一ˋ

词语释义

乐器名。一种管乐器,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其声甚悲。

词语解释

  1. 即觱篥。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

    《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篳篥、横吹、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声悲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引证解释

⒈ 即觱篥。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

《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篳篥、横吹、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声悲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筚篥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一种管乐器,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其声甚悲。

筚篥的网络释义

筚篥

  • 筚篥(bì lì)是一种古代管乐器,即觱篥,也称管子,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 筚篥造句

    羯鼓、腰鼓、答腊鼓、鸡娄鼓节奏分明,箫、横笛、筚篥、铜角、箜篌抑扬顿挫,让人仿佛置身皇廷。
    残冬腊月漫天飞雪中,大相国寺禅房内,隆江法师为我演奏了筹、筚篥、笙,佛乐魅力,一曲难忘。
    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篌齐齐上阵,悠扬的乐声响彻枯寂夜空。
    他在乐器店看上了一个做工精细的筚篥。
    筚篥者,声音低沉悲咽,故有悲笳和悲篥之称。
    执壶腹部用模印帖花技法饰有三个乐舞俑形象,短流下为一舞俑,两系下分别为吹奏筚篥和手持拍鼓的乐伎,均是卷发披肩,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
    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XXF
    五行:
    仓颉: HPPJ
    四角: 88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毕声。本义: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2) 同本义

    筚,藩落也。——《说文》

    筚,篱也。——《广雅》

    筚门圭窦之人。——《左传·襄公十年》。注:“柴门也。”

    (3) 又如: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筚路(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

    (4) 泛指用竹子、荆条等织成的器物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英文翻译

    wicker,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li]
    部首: 624
    笔画: 16
    五笔: TSSU
    五行:
    仓颉: HMWD
    四角: 88904

    详细解释

    ——“觱篥”( bìlì):一种簧管乐器。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英文翻译

    bulgl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lĭĕt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