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里
词语释义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词语解释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 明 张纲孙 《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
引证解释
⒈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引《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
明张纲孙《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
比里的网络释义
比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六止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