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比方
(1) 譬喻。把不易懂的事物用浅显易懂的话描述出来
(2) 用特殊的事物来说明一般的事物
(3) 如果;假使
词语解释
比拟。
《荀子·强国》:“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竝乎 汤 武 ,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於 桀 紂 。”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準格。” 唐 张鷟 《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用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类似,相似。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诗》曰:‘ 文王 受命。’非圣不能受命。《易》曰:‘ 汤 武 革命,顺乎天。’ 汤 武 与 文王 比方。”
比较,对照。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后汉书·梁统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南朝 宋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尝共比方 班 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
顺乎其道。
《墨子·明鬼下》:“古者 有夏 ,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 孙诒让 间诂:“比方,犹言顺道也。”《庄子·田子方》:“日出东方,而入於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犹譬如。举例说明时的发端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比方这一天公事回的多,或者上头问话多,那就不能不耽搁时候了。”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 上海 有着各式各样的谋生方法,比方说,就是讨铜板吧,凭他这几根雪白的头发,一天三两千(文)是可以稳拿的!”
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委婉其辞的场合。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比方说,晌午水暖了你再来洗,是不是更好一些?”
引证解释
⒈ 比拟。
引《荀子·强国》:“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竝乎汤武,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於桀紂。”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準格。”
唐张鷟《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用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⒉ 类似,相似。 汉班固《白虎通·圣人》:“《诗》曰:‘ 文王受命。’非圣不能受命。
引《易》曰:‘ 汤武革命,顺乎天。’ 汤武与文王比方。”
⒊ 比较,对照。
引《三国志·魏志·国渊传》:“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后汉书·梁统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
⒋ 顺乎其道。
引《墨子·明鬼下》:“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
孙诒让间诂:“比方,犹言顺道也。”
《庄子·田子方》:“日出东方,而入於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⒌ 犹譬如。举例说明时的发端语。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比方这一天公事回的多,或者上头问话多,那就不能不耽搁时候了。”
叶紫《杨七公公过年》:“上海有着各式各样的谋生方法,比方说,就是讨铜板吧,凭他这几根雪白的头发,一天三两千(文)是可以稳拿的!”
⒍ 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委婉其辞的场合。
引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二章:“比方说,晌午水暖了你再来洗,是不是更好一些?”
比方的国语词典
用比较浅显、具体的方式,说明难以了解的意念。
如:「他的书法写得真好,比方向他要副对联,他该不会拒绝吧!」
比方的网络释义
比方
比方的翻译
反义词
比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依据;依托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模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指责别人的过失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遍,广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方言集汇◎ 粤语:fo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