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

bǐ nǐ [ bi ni]
繁体 比擬
注音 ㄅ一ˇ ㄋ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比拟 bǐnǐ

(1) 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

compare;match

(2) 对比,比较

无法比拟
比拟反差
analogy

词语解释

  1. 仿效;摹拟。

    《礼记·乐记》“比类以成其行” 唐 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晚年高坐 白雪楼 ,取古乐府一一比拟,遂欲凌驾古人,卒貽后来口实。”

  2. 比配;与之相类。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今得璽於 咸阳 ……其虫书鸟跡之法,於今传古书莫可比拟。” 冰心 《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3. 比方,譬喻。

    《南史·王玄谟传》:“ 孝武 狎侮羣臣,各有称目,多鬚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 清 江昱 《琵琶仙·康山》词:“还暗想,琵琶碎了,信《鬱轮》比拟非匹。”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4. 比照前例拟定。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七》:“詔:‘诸州得替防御、团练使、刺史并宜於班行比拟,如未有员闕,可随常参官逐日立班。’”

  5. 比较,对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执泥绘像》:“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毛泽东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6.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

  7. 本待,打算。

    《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引证解释

⒈ 仿效;摹拟。

《礼记·乐记》“比类以成其行” 唐孔颖达疏:“比谓比拟善类。”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
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晚年高坐白雪楼,取古乐府一一比拟,遂欲凌驾古人,卒貽后来口实。”

⒉ 比配;与之相类。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今得璽於咸阳 ……其虫书鸟跡之法,於今传古书莫可比拟。”
冰心《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⒊ 比方,譬喻。

《南史·王玄谟传》:“孝武狎侮羣臣,各有称目,多鬚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
清江昱《琵琶仙·康山》词:“还暗想,琵琶碎了,信《鬱轮》比拟非匹。”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⒋ 比照前例拟定。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七》:“詔:‘诸州得替防御、团练使、刺史并宜於班行比拟,如未有员闕,可随常参官逐日立班。’”

⒌ 比较,对照。

明刘元卿《贤奕编·执泥绘像》:“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⒍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

⒎ 本待,打算。

《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比拟的国语词典

比较。

如:「难以比拟」、「无可比拟」。

比拟的网络释义

比拟

  •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 比拟造句

    童话创作经常运用以物拟人的修词方法,叫比拟。
    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绝非赳赳武夫可比拟。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动作,心情等等都是可以用来比拟的。
    祖国二字,对天南海北的海外游子来说,那吸引力是无法比拟的。
    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得无可比拟。
    您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使我对您的尊敬和钦佩是他人所无以比拟的。您的精神和美德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向前奋进。
    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劳动后收获的愉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迅速发展着。
    人格的魅力是任何话语难以比拟的。
    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蜻蜓,树木,夏天比拟做人,使景色有了人的神态心情动作,让描写的景色更加灵动,活泼。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与我上次在那时比拟,这个村落子并没有多大的调整。
    萧风转身看向这三排铮铮铁汉,各个气势非凡,身上散发着一股刚强的气势,完全不是一般的特种兵可以比拟的,就连特战队的也是逊色不少。
    那刺眼的白光瞬间就把蓝黑色的天空照得亮如白昼,实在是无可比拟的奇观。
    商业信用在扩大销售、拓展市场、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进而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建成知道,魏征不可能不了解东宫僚属最近都在主张自己对世民下杀手之事,他怎么却是独持异议了?“常何以战争之道比拟,臣以为不妥。
    还是棕色比拟搭,黑色显万马齐喑。
    真的是急死人了,脸上呢么多痘痘,淘宝上卖的凡柔的比拟贵,暨大的比拟廉价,那种接收的更好一些啊?
    汉听首场焐热汉字“踬仆”发布比拟现代人集体处境。

    汉字详情

    [bi]
    部首: 402
    笔画: 4
    五笔: X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P
    四角: 22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bei2 bei6 p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n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NY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VIO
    四角: 58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2) 同本义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3) 又如:悬拟(凭空虚构);拟足(揣度脚步);拟度(揣度;推测);拟迹(揣度足迹);拟题(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4) 类似;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拟:比划,作砍的样子。“拟”后有“于”省略。客用剑向楚王一比划,楚王的人头就落到开水里。——晋· 干宝《搜神记》)

    非它山可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

    不可拟小孤。

    拟之如天。——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拟主(自比作主人);拟制(比拟其规模制度);拟物(修辞方法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物拟作人,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拟伦(比拟;伦比);拟容(形貌上的比拟);拟圣(比拟圣人);拟质(比拟)

    (7) 效法 。如:拟制(仿效帝王制度);拟法(效法);拟则(效法;模仿);拟迹(仿效);拟效(仿效);拟圣(仿效圣人);拟范(效法);拟学(仿效);拟宪(效法)

    (8) 模仿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模拟(模仿);拟经(模仿经典);拟水(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拟托(模拟假托);拟象(谓模仿其状);拟貌(摹拟描摹);拟仪(模仿其法度;仿效)

    (10) 打算

    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拟作(准备有所作为);拟待(打算);拟踪(打算达到);拟托(打算委托)

    (12) 拟定 。如:拟用(拟定使用);拟论(指拟立为太子之说);拟题(拟定题目)

    (13) 起草

    命君拟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草拟(起草;初步设计);拟制(草拟制订);拟奏(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英文翻译

    draft; intend, plan, propo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3
    ◎ 潮州话:ngi2(ngíⁿ) [揭阳、潮阳]gh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