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隐藏。
《汉书·卢绾传》:“上使使召 綰 , 綰 称病。又使 辟阳侯 审食其 、御史大夫 赵尧 往迎 綰 ,因验问其左右。 綰 愈恐,閟匿。” 颜师古 注:“閟,闭也,闭其踪蹟,藏匿其人也。”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然为人子孙,閟匿其父祖之德,使湮没而不彰,为文章操风化之权者知之而不言,使善人君子无传於后世,则后之为善者何以劝,为不善者何以勉焉!”
引证解释
⒈ 隐藏。 《汉书·卢绾传》:“上使使召綰,綰称病。又使辟阳侯审食其 、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綰,因验问其左右。
引綰愈恐,閟匿。”
颜师古注:“閟,闭也,闭其踪蹟,藏匿其人也。”
清刘大櫆《程书原传》:“然为人子孙,閟匿其父祖之德,使湮没而不彰,为文章操风化之权者知之而不言,使善人君子无传於后世,则后之为善者何以劝,为不善者何以勉焉!”
閟匿的网络释义
閟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闭门
閟,闭门也。从门,必声。与闭略同。——《说文》
闭而以夫人言。——《左传·庄公十二年》
閟宫有侐。——《诗·鲁颂·閟宫》
见孟仁,从之,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诗·鄘风·载驰》
(2) 关闭;深闭
其病癃閟。——《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大便干涩不利也。”
(3) 又如:閟幽(闭塞幽深);閟气(闭住气息);閟绝(闭塞隔绝)
(4) 掩蔽 。如:閟奥(隐蔽很深);载(珍藏的典籍)
形容词
(1) 慎重;珍重
天閟毖我成功所。——《书·大诰》。传:“閟,慎也。”
(2) 又如:閟重(慎重);閟啬(谨慎珍惜)
(3) 清静,幽深 。如:閟閟(幽深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梅县腔] bi5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祕 | 兵媚 | 幫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pi | piih/py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匚(
),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2) 同本义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皇疏:“藏也。”
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内心隐藏怨恨);匿意(隐藏真情);匿谋(隐藏其谋略)
(5) 隐瞒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 烈名人质作食。——《世说新语·文学》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商君书·垦令》
(6) 又如:匿户(隐瞒不报的户籍);匿心(隐瞒真实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实年龄告人);匿作(隐瞒姓名而劳作);匿訑(隐瞒欺诈);匿悃(隐瞒实情);匿情(隐瞒真情);匿善(隐瞒才能)
(7) 〈形〉 假借为“慝”。恶,坏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管子·七法》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荀子·天论》
副词
暗暗地 。如: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it8 [陆丰腔] nit8 [客英字典] nit8 [东莞腔] lik8 [客语拼音字汇] nid5 [宝安腔] lit8 lit7 [海陆丰腔] nit8 net8 [台湾四县腔] nit8 net8
◎ 潮州话:nêg8 (nê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匿 | 女力 | 孃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ɳĭək | nrik/ni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