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倪
词语释义
俾倪
(1) 城墙上齿状的矮墙
(2) 斜视,有厌恶或轻蔑的意思
词语解释
睥睨。城上短墙。
《墨子·备城门》:“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 晋 杜预 注:“陴,城上俾倪。” 孔颖达 疏:“陴,城上小墙。俾儿者,看视之名……陴堞、俾倪、短墙、短垣、女墙,皆一物也。”
睥睨。斜目侧视。
《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下见其客 朱亥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言。”
睥睨。用以支撑车盖的木杠。
《急就篇》卷三:“盖繚俾倪栀缚棠。” 颜师古 注:“俾倪,持盖之杠,在軾中央,环为之,所以止盖弓之前郤也。”
引证解释
⒈ 睥睨。城上短墙。
引《墨子·备城门》:“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
《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 晋杜预注:“陴,城上俾倪。”
孔颖达疏:“陴,城上小墙。俾儿者,看视之名……陴堞、俾倪、短墙、短垣、女墙,皆一物也。”
⒉ 睥睨。斜目侧视。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言。”
⒊ 睥睨。用以支撑车盖的木杠。
引《急就篇》卷三:“盖繚俾倪栀缚棠。”
颜师古注:“俾倪,持盖之杠,在軾中央,环为之,所以止盖弓之前郤也。”
俾倪的国语词典
斜著眼睛看人,表示傲然轻视或瞧不起的意思。《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也作「睥睨」。
俾倪的网络释义
俾倪
俾倪的翻译
俾倪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 同本义
俾,门侍人。——《说文》
俾,职也。俾为门侍人。——《释言》
有能俾。——《书·尧典》
罔不率俾。——《书·君》
动词
(1) 使,把
俾尔单厚。——《诗·小雅·天保》
俾也可忘。——《诗·邶风·日月》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1 [宝安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陆丰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海陆丰腔]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 潮州话:波衣6(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人,“兒”( )声。本义:小孩)(2) 同本义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垂髫之倪。——《旧唐书·玄宗本纪》 (3) 又如:倪子(方言。儿子);倪倪(幼弱) (4) 涯际;边际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钱起《自终南山晚归》 (5) 又如: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倪露(露出端倪) (6) 端;头绪 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 乾端坤倪,轩豁呈露。——韩愈《南海神庙碑》 (7) 通“齯”。老人齿落复生的齿 皆黄耄倪齿也。——《列女传·鲁季敬姜》 (8) 〈动〉 通“睨”。斜视 龟俯者灵…左倪不类,右倪不若。——《尔雅·释鱼》注:“倪与睨同。” (9) 姓 英文翻译feeble, tiny, young and weak
方言集汇◎ 粤语:ngai4
◎ 客家话:[陆丰腔] gni3 [梅县腔] ngi2 [宝安腔] ngi2 j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海陆丰腔] ri2 ngi2 [客英字典] ji2 ngi2 [东莞腔] ngi2 [台湾四县腔] ji2 ngi2 ◎ 潮州话:俄丸5(宜)又 鹅挨5(艺)姓,ngi5(ngîⁿ) 〈姓〉ghoi5(gôi)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