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

zhǐ shǐ [ zhi shi]
注音 ㄓˇ ㄕ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指使 zhǐshǐ

(1) 指挥;支使

任凭机遇指使,漫无目的地行动
incite;conduct

(2) 煽动某人去做某事

指使人推翻政府
instigate

词语解释

  1. 差遣;使唤。

    《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郑玄 注:“指事使人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能相救免,毕身为扫除之妇,以奉指使。”《水浒传》第七四回:“头领到此,必有指使。”《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一个丫头指使到二十六岁,你待指使他到老么?”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这部分人为啥甘愿听旁人指使?那部分人为啥理直气壮地指使旁人。”

  2. 谓幕后出谋唆使。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马给事 一个门生,又参了 王振 一本, 王振 疑心座主指使而然。”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在散地而攻小人,则以为授意指使也。” 巴金 《家》三十:“因为 高 家已经有人传言 觉民 的行为是受了姑母的指使。说姑母之所以指使他反对这件亲事,就是想把 琴 嫁给他。”

  3. 宋 代将领或州县官属下供差遣的低级军官。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事干保甲,州县皆不得关预,管内百姓不得处治,其巡检、指使、保正、保长,竞为侵扰,蚕食无厌。”《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一日, 广州 守将差指使 贺承信 捧了公牒,到 封州 将领司投递。”

引证解释

⒈ 差遣;使唤。

《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郑玄注:“指事使人也。”
唐牛僧孺《玄怪录·郭代公》:“能相救免,毕身为扫除之妇,以奉指使。”
《水浒传》第七四回:“头领到此,必有指使。”
《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一个丫头指使到二十六岁,你待指使他到老么?”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这部分人为啥甘愿听旁人指使?那部分人为啥理直气壮地指使旁人。”

⒉ 谓幕后出谋唆使。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马给事一个门生,又参了王振一本, 王振疑心座主指使而然。”
清侯方域《朋党论》上:“在散地而攻小人,则以为授意指使也。”
巴金《家》三十:“因为高家已经有人传言觉民的行为是受了姑母的指使。说姑母之所以指使他反对这件亲事,就是想把琴嫁给他。”

⒊ 宋代将领或州县官属下供差遣的低级军官。

宋司马光《乞罢保甲札子》:“事干保甲,州县皆不得关预,管内百姓不得处治,其巡检、指使、保正、保长,竞为侵扰,蚕食无厌。”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一日, 广州守将差指使贺承信捧了公牒,到封州将领司投递。”

指使的国语词典

出主意叫人动手去做。

指使的网络释义

指使

  • 指使,意思有1、[incite;conduct]∶指挥;支使任凭机遇指使,漫无目的地行动。2、[instigate]∶煽动某人去做某事指使人推翻政府。
  • 指使的翻译

    英语: to incite, to prompt (sb to do sth)​
    德语: anstiften (V)​, aufwiegeln (V)​
    法语: inciter, pousser

    指使造句

    我在广州,他在北京,怎么一口咬定是我指使他干的,真是白日见鬼了?
    我在广州,他在北京,两地相距遥远,这事发生后,怎么一口咬定是我指使他干的,这不是白日见鬼么?
    如果是你指使的,就构成犯罪,但是假如是朋友替你出气,就与你无关。但是,你必须出庭作证。
    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听从那气焰逼人的老板指使。
    这些动词都是指使已知或应是鲜为人知的东西为人所知。
    不要凡事顺从孩子。当孩子无礼地指使父母亲做某事的时候,可以不理睬他。
    再看黄皓本人,明显是被灵丹妙药洗过经髓了,他拿着灵芝到我这里,肯定是他师父指使的,目的肯定是换取我仲家的法诀典籍。
    冷霜瑜仗着姜山的宠爱,俨然成了这帮人的小头目,整日里颐指气使,吩咐这个,安排那个,不过大部分人都甘之如饴,恨不得女神分分钟都来指使他做事。
    李健是受人指使来这儿的,听他那意思指使他那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事儿还没完。
    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
    他指使恶魔领主格劳尔偷走了迷宫大门的钥匙。
    其他一些民盟要人据说就是这个小团体的幕后指使者。
    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但如果是出自男方的原因,往往会无奈地指使爱妻暗地里去偷汉子借种,此举有个约定俗成的美名词,谓之“放鸽子”。
    雷斌受雷毅指使,明知是贿赂款仍予以收取使用,其系受贿罪的共犯,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王熙凤在事理上占了上风不说,日常生活中也不停歇,指使秋桐指桑骂槐,命令丫头善姐仗势欺主。
    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改变法律。改变人。可我们又不想所有事情——不要从头到尾都是——都听凭外界指使。我们不想我们的本质,我们的一切,都被那样调制出来。爱丽丝·门罗。
    浙江省开化县公安局领导指使家人把邻居殴打致残,哪怕上法院也要偏向他们。
    辩护人认为,刘维性格冲动,生气语境下说的话并非本意;扬言报复和指使报复是两个概念,且“弄”并非“杀掉”的意思。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shǐ [sh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JLK
    四角: 252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词

    (1) 使者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1)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英文翻译

    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方言集汇

    ◎ 粤语:sai2 si2 si3
    ◎ 客家话:[梅县腔] se3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3 [客英字典] sii3 [东莞腔] su3 [海陆丰腔] sii3 sii6 [台湾四县腔] sii3 sii5 [沙头角腔] su3 [陆丰腔] sii3 [宝安腔] su3
    ◎ 潮州话:sai2 s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ʃĭəsrix/sh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