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

jiào suō [ jiao suo]
注音 ㄐ一ㄠˋ ㄙㄨㄛ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教唆 jiàosuō

(1) 通过诱导唆使别人做坏事

教唆别人犯罪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entice

词语解释

  1. 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士人犯法者,教唆把持,其罪不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当初 韩信 是你教唆他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包龙图 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田汉 《关汉卿》第八场:“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 秦桧 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教唆的吗?”

引证解释

⒈ 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士人犯法者,教唆把持,其罪不一。”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当初韩信是你教唆他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包龙图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田汉《关汉卿》第八场:“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教唆的吗?”

教唆的国语词典

指使他人作不正当的事。

教唆的网络释义

教唆

  • 词语:教唆
  • 读音:jiàosuō
  • 释义:诱导唆使或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 教唆的翻译

    英语: to instigate, to incite, to abet
    德语: Anstiftung (S)​, Betrügerei (S)​, anstiften, aufhetzen, aufwiegeln (V)​
    法语: suggestion, provocation

    教唆造句

    要狠狠打击唆使青少年做坏事的教唆犯。
    在我国刑法里,有两项罪名,教唆罪和故意杀人罪。
    这个词已经过时,它是指一个十到十一岁的孩子,在某个剧院,特别是巴黎歌剧院,当不说话的配角,那些鲜廉寡耻的人教唆其堕落和干下流勾当。
    无凭无据怎可随意抓人,没有王法吗?听从教唆诬良为盗的罪名你担当得起?
    在刑法理论中,通常将教唆犯作为共犯的一种类型加以探究。
    今年早些时候,“先生”被判教唆未成年人罪,但没有犯强奸罪。
    原来,他被养父母打出家门,流浪时有人教唆他去摸包,他不从,被打断双肘接错了位,落下残疾。
    因被控教唆犯罪,他已经被传唤出庭。
    在个罪意义的立法和司法操作中也不宜于对教唆犯单独定罪。
    据悉,男子是权美妍友人,因怀疑剧组散播谣言、指他就是教唆权美妍告李秉宪的主使,才挟怨报复。
    如此教唆残杀,直到气喘咻咻。
    虔婆者,贼婆也,是擅长甘言悦人的三姑六婆,是富有社会经验、教唆年轻人学坏的老女人。
    最后文章建议,未遂教唆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唆型犯罪,应在刑法分则中以陷阱教唆罪作出规定。
    据指出,涉嫌教唆的张姓士兵因本身就是当地人,家人、朋友都世居当地,熟稔当地人脉;但其并无前科,也没有帮派背景。
    更可恶的是连黑斑小不点儿也被教唆出洞,就连那斑点狗来了也懒得瞧你一眼。
    这种立法与实践的反差,决定了“教唆词讼”罪在实施中并不能发挥统治者希望的结果。
    怂恿别人犯罪就是教唆犯。
    对于那些教唆犯罪、包揽讼词、资助盗贼以及投机商人聚集的地方,要谨慎处置,不可随意搅扰。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教唆犯是犯罪之病源。
    此外,“过灵床”是“全能神”设置的“桃色陷阱”,是用来教唆信徒拉人入教和威胁信徒脱教的一种卑劣手段。

    汉字详情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suō [suo]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CWT
    五行:
    仓颉: RICE
    四角: 6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怂恿人做坏事)

    (2) 同本义

    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西游记》

    (3) 又如:唆讼(教唆诉讼的简称);唆教(挑拨;唆弄);唆掇(撺掇;怂恿);唆犯(调唆;撺掇);唆哄(教唆哄骗);唆激(教唆挑动);唆冷(挑拨,使疏远、冷漠);唆说(挑拨);唆送(挑拨;教唆);唆诱(挑动诈骗);唆摆(调唆摆布);唆嘴(摆弄口舌);唆拨(教唆挑拨);唆诈(教唆哄骗);唆毒(狠毒地挑拨);唆令(唆使)

    (4) 〈方〉∶用嘴吮吸

    吃剩的桃核他也舍不得扔,又用嘴唆了一遍

    (5) 犹噀。喷

    被先生咬破中指,向西唆了,狂风起,楚兵三人都在阵中。——《七国春秋平话》

    (6) 〈方〉∶咬。谓将口凑近

    吴妈重复又唆着耳根叮嘱了她一番话。—— 方光焘《疟疾》

    英文翻译

    make mischief, incite, in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o2 [梅县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o2 [客英字典] so1 [宝安腔]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o1 [东莞腔] so1
    ◎ 潮州话:s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suas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