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示

pī shì [ pi shi]
注音 ㄆ一 ㄕ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批示 pīshì

(1)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 写出书面意见,也指这种书面意见的文字

等批示下来就动手
written instructions or comments;memorandum

词语解释

  1. 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宋 欧阳修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唐 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 开元 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餘九部分赠诸同志。”

  2.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听报》:“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沙汀 《呼嚎》:“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引证解释

⒈ 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宋欧阳修《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唐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开元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清恽敬《与赵石农书》:“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餘九部分赠诸同志。”

⒉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清昭槤《啸亭杂录·听报》:“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沙汀《呼嚎》:“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批示的国语词典

上级对下属呈文所做的回答指示。

批示的网络释义

批示

  • 批示,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批示的文字。
  • 批示的翻译

    英语: to write comments on a report submitted by a subordinate, written comments from a superior
    德语: Aktenvermerk, (offizielle)​ Weisung (V)​
    法语: instructions apostillées ou réponses annotées sur un document présenté par son inférieur, observation, note

    批示造句

    以上策划书如无不当,请批示执行。
    准备一个音乐会时,批示会提醒音乐家交错的呼吸。
    然而,批示件转给沈丘县之后,一个月过去,犹如石沉大海,毫无音信。
    拥抱情人节,全球真爱大赛,经过上帝的审核,王母的同意,嫦娥的批示,月老的旨意,全球的公认,特令丘比特在拥抱情人节宣布评选结果,最真爱的一对是:一个忙着发短信,一个急着看短信!祝福他们爱情美满!
    经过上帝的审核,王母的同意,嫦娥的批示,月老的旨意,全球的公认,特令丘比特在情人节演练,让你幸运中上爱情箭,保你情人追着跑,幸福快乐把你找!
    报告长官,我已发现目标,准备好轰炸准备,请批示。
    这行批示,大概是婆婆写上去的吧。我草草翻完。洛水 
    不但有市县领导“高度重视”“重要批示”,还有各级领导“亲赴现场”“亲临兰考指导工作”“亲临一线”,其居高临下、自证有功的味道跃然纸上。
    上级领导批示命令夏进美解决,夏进美把上级领导的批示当做放屁一样,无动于衷,软磨硬抗。
    胜利登上乔治岛后,船长向批示部发了一份无线电报。
    鲍田派出所所长张美盈说,此事是瑞安市公安局法制科批示,跟我没关系。
    粗粗读过一遍奏书,他不但没有批示,反而仰天大笑了起来。
    “同意给予张友元拘留拾日并罚款伍百圆,请批示。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迅速将上级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和有关会议精神传达到一线,并迅速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运输环节,开展督查检查。
    拿破仑是最巨大地军事批示官地汗青。
    “经县局研究,同意李军调入我局工作,专此报告,请批示”。
    以领导批示查办件的标准办理每一件网民留言!
    房仁裕和崔义玄批示官兵万箭齐发,马上箭如雨下,陈硕贞舞动双剑,远远看去只见两团白光护着她的。
    沈健表示,将根据两位省领导的批示精神,一手抓好师德正面典型宣传,一手抓好师德约束激励机制建设,在全省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爱生氛围。
    林某证言显示,师东兵承诺向深圳市领导提请批示。

    汉字详情

    [p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XXN
    五行:
    仓颉: QPP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2) 同本义 。如:批他几个嘴巴;批颊(打耳光)

    (3) 引申为打、攻击 。如:批挞(敲打);批拉(搏击;扑打);批头竹片(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批难(抗击仇敌);批鳞(触犯君王和显贵)

    (4)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庄子》

    (5)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如:批文件;批作业;审批(审查批示);批帖(批文);批回(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批详(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复)

    (6) 分析;评论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红楼梦》

    (7) 又如:揭批(揭发批判);批削(即批改);批拓(讥讽;轻视);批点(批评指画);批搨(即批评)

    (8) 排除;排挤 。如:批黜(开除贬斥);批抵(排挤打击);批根(排斥,摈弃);批倾(犹排斥);批患(排除祸患)

    (9) 披露

    妙玉扶乩批出来,众人不解。——《红楼梦》

    量词

    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如:一批游客;大批货物

    名词

    (1) 评语 。如: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朱批(用朱笔写的评语);批本(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批抹(犹言批注校改);批笔(对作品加的评语)

    (2)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 。如:线批儿;麻批儿

    英文翻译

    comment, criticize; wholesa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i1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3 poi1 pe1 biang1 [客英字典] pi1 pai1 pe1 [陆丰腔]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zi1 [台湾四县腔] pi3 poi1 pe1 biang1 [东莞腔] pi1 [宝安腔] pi1
    ◎ 潮州话:p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ʰieiphe/phei
    shì [shi]
    部首: 519
    笔画: 5
    五笔: F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F
    四角: 1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2)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4)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6)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2)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3)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如:惠示;赐示

    英文翻译

    show, manifest; demonst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