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

zhè gū [zhe gu]
繁体 鷓鴣
注音 ㄓㄜˋ ㄍㄨ

词语释义

鹧鸪 zhègū

(1) 动物名。鸟纲,雷鸟科,构成鹧鸪属( Francolinus )及其近缘属的一种鸟。体形似雷鸟而稍小,头顶紫红色,嘴尖头,红色,脚短,亦呈红色。体灰褐色,腹部黄褐色,捕食昆虫及蚯蚓等

francolin

词语解释

  1. 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 中国 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文选·左思<吴都赋>》:“鷓鴣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 刘逵 注:“鷓鴣,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 豫章 已南诸郡处处有之。” 元 陈旅 《题雨竹》诗:“江上鷓鴣留客住, 黄陵庙 下泊船时。”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鷓鴣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2. 借指鹧鸪鸣声。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鷓鴣。”

  3. 曲调名。即《鹧鸪词》。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宋 贺铸 《菩萨蛮》词:“《鷓鴣》声几迭,灎灎金蕉叶。” 清 孙枝蔚 《题扇上俞雪朗画江南山水图长句》:“醉听隣船唱《鷓鴣》, 江 南乐事输 姑苏 。” 任半塘 《唐声诗下编·格调一》:“《山鷓鴣》,﹝别名﹞《鷓鴣辞》、《鷓鴣》。”参见“ 鷓鴣词 ”。

鹧鸪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体大如鸠,头顶暗紫赤色,背灰褐色。嘴红,腹部带黄色,脚深红。群栖地上,营巢于土穴中。

鹧鸪造句

一只身后随着十只雏鸟的雌鹧鸪,确曾冲上前来威吓她,但很快就后悔那么凶,还咯咯叫着她的孩子不必害怕。
以色列王出来是寻找一个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一般。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有两只双宿的鹧鸪被惊动,扑棱着翅膀飞到别人家的地里。它们在月光中冲出两道缝隙,但顷刻又被月光弥合了。
怅然入梦梦几月醒几年,往事凄艳用情浅两手缘,鹧鸪清怨听得见飞不回堂前,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舞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这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竹鸡,色灰黄,样子像笋鸡或鹧鸪。
一共二十三把手枪,很快落入了鹧鸪菜他们手中,秦阳这才猛地一推把男子摔了出去。
巨大的鹧鸪衔走了我半斤重的孤独,我在俗世的禁锢中小心地活着,一座冬天顷刻倒塌,压死了一个异乡人的睡眠。
我母亲想要学着写点什么,我父亲又循序渐进,耐心教她旧体诗的词牌和韵律,什么叫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什么叫渔歌子,鹧鸪天、忆秦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这些诗词有些是咏鹧鸪诗词,有些是鹧鸪意象诗词,有些是以鹧鸪入名的词调作品。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罗襦,双双金鹧鸪。
是吧,大力丸、鹧鸪菜、大生地、罗汉果、犀牛皮、花旗参还有这位漂亮的霸王花小姐。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纳兰容若。
蓝桥只在彩云间,断翅鹧鸪无处眠,柳色还同当年翠,人儿不似旧时欢。
而李商隐的那句“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更是春和景明,绮艳极了,尤其是一个“暖”字,真正地捕捉到了木棉绽放时温晴又绵密的春意。

汉字详情

zhè [zhe]
部首: 514
笔画: 16
五笔: YAOG
五行:
仓颉: IFPYM
四角: 07227

英文翻译

partridge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

[gu]
部首: 514
笔画: 10
五笔: DQYG
五行:
仓颉: JRPYM
四角: 47627

详细解释

(2) “鹧鸪”( zhègū):鸟名。“鹁鸪”( bógū):鸟名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Taiwan pigeon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