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wēi wǔ [ wei wu]
注音 ㄨㄟ ㄨ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威武 wēiwǔ

(1) 威力强大,有气势

威武雄壮
mighty

(2) 声势

以助威武
impetus

(3) 权势压力

威武不能屈
might

词语解释

  1. 权势。

    清 纳兰性德 《拟卢子谅时兴》诗:“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参见“ 威武不屈 ”。

  2. 军威;武力。

    《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詔遣 长罗侯 将 张掖 、 酒泉 骑出 车师 北千餘里,扬威武 车师 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王莽 ﹞又驱诸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 卢从史 内藴私邪,外张威武,荧惑天听,逗留王师。” 明 高启 《干将墓》诗:“始知服诸侯,威武不及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以为专用威武,就可使 宋 人屈服,这是空话,不切实用。”

  3. 勇壮;有威风或气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愿阶下选将帅中威武有谋、敦庞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红楼梦》第四十回:“人人都説‘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 白大夫 看到村边欢迎他的行列,那么有秩序,那么威武。”

引证解释

⒈ 权势。参见“威武不屈”。

清纳兰性德《拟卢子谅时兴》诗:“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

⒉ 军威;武力。

《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詔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餘里,扬威武车师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王莽﹞又驱诸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
唐元稹《代谕淮西书》:“卢从史内藴私邪,外张威武,荧惑天听,逗留王师。”
明高启《干将墓》诗:“始知服诸侯,威武不及仁。”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以为专用威武,就可使宋人屈服,这是空话,不切实用。”

⒊ 勇壮;有威风或气派。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愿阶下选将帅中威武有谋、敦庞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
《红楼梦》第四十回:“人人都説‘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一:“白大夫看到村边欢迎他的行列,那么有秩序,那么威武。”

威武的国语词典

威势武力。

威武的网络释义

威武

  • 威武,古代在公堂上升堂是衙役喊的口号,提示大家主审官要出来了,请保持安静。
  • 威武的翻译

    英语: might, formidable
    德语: martialisch (Adj)​
    法语: puissance, formidable

    威武造句

    大阅兵的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贞不渝。
    我军金戈铁马,十分威武,让敌人闻之丧胆。
    暫他用威严的目光巡视军容威武的队列。
    受阅的队伍步伐整齐,威武雄壮。
    走进故宫,可以想象得出当年这里冠盖相望,威武森严的情景。
    暫全副武装的边防军战士,威武地巡逻在边防线上。
    弟弟穿上军装,看上去威武极了。
    天空中的白云,有时像飞腾的巨龙,有时如威武的雄狮,有时又似奔腾的骏马。
    国庆阅兵仪式声势浩大,威武雄壮。
    那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
    关公的金面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
    暪他是那样的威武凛然和不可侵犯,连敌人也怕他三分。
    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具有一定的硬骨头精神、威武不屈的人,就敢于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必须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王若飞同志面对敌人的枪口傲然挺立,威武不屈。
    在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者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各种酷刑,却始终威武不屈。
    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金沙江两岸,像是保卫钢城的威武士兵。
    他像条巨龙,盘旋在山上,威武级了!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