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忤

wéi wǔ [ wei wu]
繁体 違忤
注音 ㄨㄟˊ ㄨˇ

词语释义

违忤 wéiwǔ

(1) 违背;不顺从

不敢违忤先生嘱咐
disobey

词语解释

  1. 亦作“ 违啎 ”。违背;不顺从。

    《汉书·张敞传》:“ 宣帝 徵 敞 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 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 霍光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 梁冀 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 指抵触;不一致。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毕氏 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违啎”。

⒉ 违背;不顺从。

《汉书·张敞传》:“宣帝徵敞为太中大夫,与于定国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梁冀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刘知几《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魏先生底意思。”

⒊ 指抵触;不一致。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毕氏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违忤的网络释义

违忤

  • 亦作"违迕"。 1.违背;不顺从。 2.指抵触;不一致。例如:不敢违忤先生嘱咐。
  • 违忤造句

    叔陵入为扬州刺史,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不敢违忤,但今误进此仙山,津迷于此,怎能早日与小姐复会和谐过花烛?刻日要赶赴。
    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
    诸侯以盟主之义责难寡人,寡人怎可违忤!
    父亲这般用心,孩儿感激不已,怎会违忤?
    在关键时刻,袁军虽然士气还很旺盛,但是袁绍却与其重臣违忤不睦;曹营尽管人心有些惶悚,然而曹操则能与其心腹同舟共济。
    咨有山东义士仇元和一名,诚心投靠,愿说服现押于狱中之敌酋刘元先共保我大金,持此谕,提刘元先出牢,不得违忤。
    在我们家,所有违忤长辈的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
    晏等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内外望风,莫敢忤旨。
    过去初听此话感到违忤成论,怪诞奇异,先是“骇然愕至,继而夷然置之,再则慨然叹之”。

    汉字详情

    wéi [we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NHP
    五行:
    仓颉: YQS
    四角: 35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2) 同本义

    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传:“离也。”

    薄违农父。——《书·酒诰》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楚辞·离骚》

    (3) 又如:违别(离别);违离(离别;分离;背离);违恋(依依惜别);违阔(离别;阔别);违署(离开官署。指辞去官职);违远(远离;离别);违间(离别);违弃(离弃;丢弃);违异(离别;分离)

    (4) 避开

    纪侯大去其国,违 齐难也。——《左传·庄公四年》

    (5) 又如:违强凌弱(畏避强大,欺凌弱小);违难(避难);违避(避开;背离);违敌(避敌;纵敌);违寒(避开寒冷);违患(避开祸患);违世(避开尘世;去世)

    (6) 违背;违反

    违,偝也。——《广雅·释诂二》

    静言用违。——《书·尧典》

    且其违者不过数人。——《左传·哀公十四年》

    而违之俾不通。——《礼记·大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违天必有大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慎勿违吾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我而相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君赐不可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违错(违反,违背);违干(违犯;冒犯);违别(违抗);违逆(违背;不合情理);违越(违背;越轨);违心之论(与内心相违背的话);违天(违背天意);违科(不符合法令);违俗(违背世俗的习惯或观念);违常(反常,违反常理)

    (8) 改变 。如:违变(改变;变故);违度(失度,反常);违程(耽误行程)

    (9) 恨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文选·班固·幽通赋》

    (10) 又如:违恨(怨恨);违怨(怨恨)

    (11) 妨碍;阻碍 。如:违碍(妨碍,阻碍);违拗(阻拦;执拗);违和(因身体失调而不适;生病)

    名词

    (1) 过失,错误 。如:违谬(过失;谬误);违滥(失实;错误);违错(失误;错乱);违衷(失当);违舛(谬误;差错)

    (2) 相距;距离 。如:违年(过期不赴任);违欠(拖欠)

    形容词

    (1) 邪行;不正 。如:违质(本质邪恶)

    (2) 远 。如:违旷(疏远;阔别)

    (3) 差异,不一致 。如:违暴(杂乱失常);违惑(错乱迷惑)

    英文翻译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wu]
    部首: 339
    笔画: 7
    五笔: NTFH
    五行:
    仓颉: POJ
    四角: 98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2) 同本义

    复忤宾客。——唐· 李朝威《柳毅传》

    触忤当死。——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忤权(不屈服于权贵);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忤怨(抵触而生怨);忤恨(违逆;反对);忤意(违逆心意);忤嫚(忤慢。违抗怠慢);忤触(触犯);忤鳞(直言犯上)

    (4) 触动

    临风悼亡,忤愁心,匹鸟河洲上。——明· 汪道昆《洛水悲》

    (5) 交错

    阴阳散忤。——《春秋元命包》

    英文翻译

    insubordinate, stubborn; w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陆丰腔] ngu6 [客语拼音字汇] ng3 [宝安腔] ng3
    ◎ 潮州话:俄乌2(午)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故去聲開口一等ngoh/nguhŋ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