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bié míng [ bie ming]
繁体 別名
注音 ㄅ一ㄝˊ ㄇ一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别名 biémíng

(1) 正式的或规范的名称以外的名称

be also known as

词语解释

  1. 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增山 者, 上郡 之别名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乘》与《纪年》、《檮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卢鸿之名下无一字》:“ 阎潜邱 笺注引《歷代名画记》: 卢鸿 ,一名 浩然 。则 卢 实祗名 鸿 ,且 鸿 又有别名。”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一种是大减价的自由主义,别名叫做浅薄的人道主义。”

  2.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

    荀况 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共名”相当于属概念,“别名”相当于种概念。

引证解释

⒈ 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增山者, 上郡之别名也。”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乘》与《纪年》、《檮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
清叶廷琯《吹网录·卢鸿之名下无一字》:“阎潜邱笺注引《歷代名画记》:卢鸿,一名浩然。则卢实祗名鸿,且鸿又有别名。”
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一种是大减价的自由主义,别名叫做浅薄的人道主义。”

⒉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 荀况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共名”相当于属概念,“别名”相当于种概念。

别名的国语词典

本名以外另取的名字。《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也作「别号」、「别字」。

别名的网络释义

别名

  • 别名,法定名符或规范的名称以外的名称,一种人、事、物、业在官方法定的名称之外还有另外的一种名称,或同是用之于书面,或同是用之于口语,有地方称之为昵称、花名等。
  • 别名造句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
    针对此问题,该文首先提出了一种点间确定别名的概念,然后用它生成强更新和相对更新来精化数据依赖分析。
    他证实,这种生物为佳朋鲎虫,别名为三眼恐龙虾。
    别名,金花菜,草头就是上海人对它的称呼。
    月中文名;康乃馨别名;麝香石竹、香石竹。
    并且一旦建立了数据库连接,定制的提示符还会显示所连接数据库的别名。
    奉献是你的名片,美丽是你的别名,青春是你的豪情;平凡中自有奇迹,风雨里守候黎明,艰难中呵护生命——今天是护士节,尊敬的护士,向您致敬!愿天下护士幸福美满!
    想念有个别名,叫自捅千刀。
    罪恶是需要的别名,或是疾病的一种。
    鬼车,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
    粟米,别名小米、稞子、黏米,为禾木科植物粟的种仁。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
    谈太明介绍说,蛇瓜别名蛇豆、蛇丝瓜,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
    治疗眼病常用的氧氟沙星,市面上却有泰利必妥、氟嗪酸、复尔必妥、安利滴眼液等别名。
    菲尔特由于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而得到这个别名。他匿名向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
    爱荷华州的别名是鹰眼州,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印第安首领布莱克?霍克,但他的大半辈子却在邻近的伊利诺亚州生活。
    注意,糖有各种各样的别名:红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蒸发甘蔗汁是其中几个例子。
    凡记载茺蔚别名夏枯,或茺蔚夏至后即枯的均指夏至草。
    青年期的别名是:为将来人格之形成苦战奋斗的时期。在青年时期,绝不可以被学历、地位、财产、名誉、头衔等所迷惑。
    网络游戏今年首次跻身雅虎十大热门搜索榜,免费联众游戏“江湖”和“梦幻足球”分别名列第七位和第八位。

    汉字详情

    bié,biè [bie]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KL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SLN
    四角: 6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 同本义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4) 分离;分开;分出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6) 区分;辨别

    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

    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8) 离别;告别

    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0) 又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

    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2) 送别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

    (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

    (15) 扭、转过去

    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

    (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

    形容词

    (1) 另外的,不同的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

    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

    (3) 特殊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

    (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

    副词

    (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宜别图之。——《资治通鉴》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

    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

    (3) 各;各自

    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

    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

    (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

    (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

    (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

    (7) 另见 biè

    英文翻译

    separate, other;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bit6
    ◎ 客家话:[宝安腔] pet8 [沙头角腔] piet8 [东莞腔] pet8 [陆丰腔] piat8 p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皮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biet/byet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