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

bí dòu [ bi dou]
繁体 鼻窦

词语释义

鼻窦 bídòu

(1) 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

paranasal sinus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鼻旁窦的通称。 沙陆墟 《魂断梨园》第十七回:“这句导板高亢激越,‘堂’字的拖腔,从丹田直透鼻窦,准备一翻三迭,最后一戛,邀个满堂采。”

鼻竇的国语词典

鼻腔周围骨壁内的空腔。上覆黏膜,借小孔通鼻腔,能调节呼吸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竇的网络释义

鼻窦

  •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它们隐蔽在鼻腔旁边,上颌窦位于鼻腔两旁、眼眶下面的上颌骨内;额窦在额骨内;筛窦位于鼻腔上部的两侧,由筛管内许多含气小腔组成;蝶窦在鼻腔后方的蝶骨内。它们均以小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窦除参与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外,还对人的脸部造型、支撑头颅内部、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鼻竇的翻译

    英语: paranasalsinus
    法语: sinusnasal

    汉字详情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
    dòu [dou]
    部首: 523
    笔画: 20
    五笔: PWFM
    仓颉: JCGWC
    四角: 30806

    英文翻译

    surname; hole, burrow; co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au3 da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deu5 [梅县腔]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d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陆丰腔] teu5 [宝安腔] t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ʰukduh/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