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产生弊害的漏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但掣籤之法终不可传后,况其中弊竇亦自不少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知有利而因循坐误,则利源日消;知有弊而立法预防,则弊竇自絶。”
指弊病,弊端。
郭沫若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其实西洋文明的弊窦只是在用途上错了,在它纯粹的精神上……并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官办哩,自然一开始就弊窦丛生,不上几天,蚀本关门。”
指作奸犯科的事。
《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向佛前拈香礼拜,暗暗祷告,要究求嗣弊竇。”
破绽,漏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 耿精忠 ﹞呼 倩霞 出其手,反覆视之,见指爪,乃大笑曰:‘弊竇在此矣!’”
引证解释
⒈ 产生弊害的漏洞。
引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但掣籤之法终不可传后,况其中弊竇亦自不少也!”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知有利而因循坐误,则利源日消;知有弊而立法预防,则弊竇自絶。”
⒉ 指弊病,弊端。
引郭沫若《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其实西洋文明的弊窦只是在用途上错了,在它纯粹的精神上……并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官办哩,自然一开始就弊窦丛生,不上几天,蚀本关门。”
⒊ 指作奸犯科的事。
引《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汪大尹向佛前拈香礼拜,暗暗祷告,要究求嗣弊竇。”
⒋ 破绽,漏洞。
引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耿精忠﹞呼倩霞出其手,反覆视之,见指爪,乃大笑曰:‘弊竇在此矣!’”
弊窦的国语词典
发生弊害的漏洞。《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驭衙役》:「一切严为法制,使无弊窦之可乘。」也作「弊端」。
弊窦的网络释义
弊窦
弊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2) 同“毙”。仆;向前倒下
獘,?顿仆也。——《说文》
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
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3) 倒毙;死亡。同“毙”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4) 又如:弊仆(倒毙)
(5) 通“蔽”。遮盖,遮挡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大宰》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周礼·司寇》
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韩非子·难一》
(6) 判决,决定
弊御于诸侯。——《史记·范蔡传》。索隐:“断也。”
(7) 又如:弊狱(判罪);弊谋(决策)
名词
(1) 弊病,弊害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皆指目(指责)朝政之弊。——《旧唐书·黄巢传》
(2) 又如:弊孔(产生弊害的漏洞);弊象(弊病的迹象);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特别好,贪污舞弊等坏事完全灭绝)
(3) 欺诈的行为 。如:作弊;营私舞弊;弊幸(舞弊,侥幸;阴谋)
形容词
(1) 坏,低劣
变更天下之弊法。——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2) 又如:弊事(恶事);弊人(卑鄙的人)
(3) 衰落,疲惫
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弊世(衰世);弊民(疲惫之民)
(5) 通“敝”。破旧,破损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弊于韩。——《左传·僖公十年》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周礼·巾车》
舌弊口,犹将无益也。——《荀子·正论》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宋· 苏轼《教战守》
(6) 又如:弊席(破旧的草席);弊帚千金(家有破旧的扫帚,犹自以价值千金。比喻各人珍惜自己的器物,或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5 [海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台湾四县腔]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獘 | 毗祭 | 並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bjed/biey | bʰĭɛ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穴,卖声。本义:孔穴)
(2) 同本义
窦,空也。——《说文》
穿窦窖。——《礼记·月令》。注:“入地隋曰窦。”
顺人情之大窦也。——《礼记·礼运》。注:“孔穴也。”
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窦径(洞穴和小路)
(4) 门旁小户
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左传》。杜预注:“闺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5) 泛指简陋门户
荣族子敝,小随母养于宗中,及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明· 冯梦龙《智囊补》
(6) 古代椭圆形地窖 。如:窦窖(积藏谷物的地窖)
(7) 水沟,阴沟
宫中之窦,其崇三尺。——《周礼》
王闻变,易敝衣,匿水窦中,久而得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
(8) 水道口
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周礼·春官·大宗伯》郑注
窦,水沟口也。——五代·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9) 人体或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部分 。如:鼻窦;胃窦;额窦
(10) 古州名
窦州, 汉苍梧郡地, 唐武德五年置 南扶州, 贞观八年曰 窦州。——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1) 姓
动词
溃决;穿通
不防川,不窦泽。——《国语》。韦昭注:“窦,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