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鼻窦
(1) 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鼻旁窦的通称。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外科医生可以剪开阻塞鼻窦的软骨与粘膜。
2、一份新的报道显示,哈欠能够帮助大脑保持凉爽,鼻窦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像是风箱。
3、要杀死病毒和病菌,先回顾一下这些阐述它是如何治疗鼻、鼻窦和支气管感染的MMS报告。
4、如果您患有鼻腔或鼻窦疾病不推荐使用尼古丁鼻腔喷雾器。
5、由于第二天性使然,人们会通过擤鼻涕来缓解鼻塞,但有人认为这样做没啥好处,还会使鼻涕逆流入鼻窦,引发呼吸不畅。
6、健康的鼻窦里排列着一层薄薄的鼻涕,这些鼻涕能够吸附灰尘,细菌以及其他空气中的微粒。
7、“再就是霉菌的问题,霉菌也可以使鼻窦疾病和过敏症加重,”施瓦茨又说道。
8、那时候,医生要切开患者的脸和嘴,割开患者的鼻窦,把病人弄的鼻青脸肿,伤痕累累。
9、热的液体据说可以帮助促进胸部和鼻窦部位的分泌物分泌,有利于排解并最终消除鼻子部位的堵塞。
10、一个对洗鼻壶有效性更加具有生物学意义的解释与一种称为纤毛的细小毛发状结构有关,它排列在鼻腔以及鼻窦腔内。
11、耳,鼻以及咽喉外科的医生都推荐他们接受过鼻窦手术的病人用洗鼻壶或者其他方法来清洗鼻腔,用以清除鼻道里面的皮痂。
12、好几周我的牙龈、牙齿、下巴、鼻窦阵痛不止。
13、这是一台现代的鼻窦手术。
14、此外,你更容易患上鼻窦疾病,因为南佛罗里达的家庭和楼房中都装有空调。
15、于是,她向米特森医生询问做手术的事情,医生告诉她说,大多数像她那种程度的鼻窦问题的人,早就做手术了。
16、在初选中失声之后,我曾到纽约看一个专科医生,找到了一个发声教练,他教我做一系列练习使我的咽喉扩张,奋力把声音往上顶出鼻窦洞。
17、鼻感染的症状包括厚的黄色臭味排出物,疼痛和压感或者鼻窦痛,以及长时间感冒。
18、福尔曼曾在两年前做过鼻窦手术,当时她64岁,她已经尝试过了一切方法。
19、经过一小时左右这样微妙的手术,米特森通开了这位72岁妇女的鼻窦,使排液能够自由通畅。
20、如果黏痰在鼻窦和肺里能被稀释,它将被以自然的方式向上推送,并且很快被极少量的咳嗽驱除。
21、您得了鼻窦炎。
22、他说,这将会是未来治疗鼻窦炎的巨大的进步。
23、会使得鼻子内壁和鼻窦湿润,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4、大蒜具有的很强的抗细菌、抗真菌特性有助于抑制酵母菌感染,如某些鼻窦感染和感冒。
25、包括鼻腔、鼻窦和咽喉刺激、泪溢、喷嚏和咳嗽。
26、自那时以来的医学进步,让更多的医生现在更愿意做鼻窦手术。
27、但是,这种手术在给患者减轻呼吸困难和慢性鼻窦炎的痛苦方面究竟有多大的好处呢?
28、如果他们受到了伤害,鼻窦充血,并使用药物,如果药物被撤回他们将再次感到鼻窦阻塞。
29、现在,她每年只得三四次鼻窦感染,而不像以前那样至少五次鼻窦感染。
30、研究者们假设,下颌运动时,鼻窦壁也会随之伸缩,令鼻窦中空气流通。
引证解释
⒈ 鼻旁窦的通称。
引沙陆墟《魂断梨园》第十七回:“这句导板高亢激越,‘堂’字的拖腔,从丹田直透鼻窦,准备一翻三迭,最后一戛,邀个满堂采。”
鼻窦的国语词典
鼻腔周围骨壁内的空腔。上覆黏膜,借小孔通鼻腔,能调节呼吸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窦的网络释义
鼻窦
鼻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鼻 | 毗至 | 並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bʰi | bjiih/bi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穴,卖声。本义:孔穴)
(2) 同本义
窦,空也。——《说文》
穿窦窖。——《礼记·月令》。注:“入地隋曰窦。”
顺人情之大窦也。——《礼记·礼运》。注:“孔穴也。”
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窦径(洞穴和小路)
(4) 门旁小户
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左传》。杜预注:“闺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5) 泛指简陋门户
荣族子敝,小随母养于宗中,及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明· 冯梦龙《智囊补》
(6) 古代椭圆形地窖 。如:窦窖(积藏谷物的地窖)
(7) 水沟,阴沟
宫中之窦,其崇三尺。——《周礼》
王闻变,易敝衣,匿水窦中,久而得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
(8) 水道口
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周礼·春官·大宗伯》郑注
窦,水沟口也。——五代·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9) 人体或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部分 。如:鼻窦;胃窦;额窦
(10) 古州名
窦州, 汉苍梧郡地, 唐武德五年置 南扶州, 贞观八年曰 窦州。——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1) 姓
动词
溃决;穿通
不防川,不窦泽。——《国语》。韦昭注:“窦,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