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镇静
(1) 心情安定、平静
词语解释
持重,沉静。
《国语·晋语七》:“ 黶 也果敢, 无忌 镇静。” 韦昭 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 镇靖 ”。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安静,平静。
宋 柳永 《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赵思文 ﹞出为 汝州 防御使,迁 集庆军 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安定。
《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 唐 白居易 《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止息;抑制。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引证解释
⒈ 持重,沉静。
引《国语·晋语七》:“黶也果敢, 无忌镇静。”
韦昭注:“镇,重也;静,安也。”
一本作“镇靖”。 唐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⒉ 安静,平静。
引宋柳永《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元刘祁《归潜志》卷四:“﹝赵思文﹞出为汝州防御使,迁集庆军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⒊ 安定。
引《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
唐白居易《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⒋ 止息;抑制。
引晋桓温《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镇静的国语词典
镇定沉著,从容不迫。
镇静的网络释义
镇静 (字词释义)
镇静:静。出自《国语·晋语七》:“ 黶 也果敢, 无忌 镇静。” 韦昭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 镇靖 ”。 唐 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镇静者循之。” 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镇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2) 同本义
镇,博压也。——《说文》
王执镇圭。——《周礼·大宗伯》
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考工记·玉人》
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系方绝,又重镇之。——枚乘《上书谏吴王》
为资币、瑞节以镇之。——《国语》。
(3) 又如:镇在五台山下;镇笮(压住);镇迮(压榨);镇石(压物的石块);镇犀(用犀牛角制的用具);镇帷犀(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
(4) 镇服
子以君命镇抚敝邑。——《国语·鲁语》
因请立张耳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史记》
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庄子·列御寇》。
(5) 又如:镇魇法(害人的法术);镇宅(迷信者用某种法术符咒压邪,保家宅平安);镇唬(威吓);镇遏(镇压遏阻)
(6) 压制,用武力限制 。
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镇贫弱也。——《潜夫论》
(7) 又如:镇绥(镇压平定);镇讨(镇压讨伐)
(8) 抑制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楚辞·九章·抽思》。
(9) 又如:镇浮(抑制轻浮);镇止(抑止);镇神头势(即镇神头。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
(10) 安定;安抚
镇,安也。——《广雅》
镇定大事。——《国语·晋语》
镇国家,抚百姓。——《史记》。
(11) 又如:镇心(静心,安定心神);镇安(安定,镇定);镇宁(安定);镇靖(安定,安抚);镇国(使国家安定)
(12) 镇守,驻守
留五百人镇之。——《资治通鉴·唐纪》。
(13) 又如:镇脊(镇守屋脊,以驱邪魔);镇边关;镇辑(镇守安抚)
(14) 使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镇一镇。
名词
(1) 压东西的重物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废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
(3) 又如:镇军(古代将军名号;清代总兵的俗称);镇城(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镇台(清代总兵)
(4) 集镇,市镇 。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现多为基层行政单位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宋· 高承《事物纪原》。
(5) 又如:村镇(村庄和小市镇);镇集(镇市。都指集镇);镇店(方言。集镇)
(6) 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
四镇五岳。——《周礼·大司乐》
(7) 重要或险要的地方
白帝高为 三峡镇, 瞿唐险过 百牢关。—— 杜甫诗
(8) 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 。一镇统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二辎队各一营,以及军乐队等
(9) 根本;基础
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魏· 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
(10) 姓
形容词
(1) 常;永久
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唐· 褚亮《咏花烛》。
(2) 又如:镇长(经常;常);镇常(经常);镇驻(长存)
(3) 整,全
青塚镇野,黑山驾空。——宋· 王元之《北狄来朝颂》。
(4) 又如:镇日镇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镇日(整天);镇日价(整天。价,助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