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宁

píng níng [ ping ning]
繁体 平寧
注音 ㄆ一ㄥˊ ㄋ一ㄥˊ

词语释义

1.平和宁静的安详状态。 2.我国现存的复姓之一。

词语解释

  1. 犹安定,安宁。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事端。”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谈者必谓世方平寧,兵不足虞,人无姦雄,有不足畏。” 太平天囯 杨秀清 《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至父处军务平寧, 嘉兴 之兵已到, 朗天安 亦来,有人足用矣。”

引证解释

⒈ 犹安定,安宁。

唐元稹《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事端。”
宋陈师道《上曾枢密书》:“谈者必谓世方平寧,兵不足虞,人无姦雄,有不足畏。”
太平天囯杨秀清《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至父处军务平寧, 嘉兴之兵已到, 朗天安亦来,有人足用矣。”

平宁的国语词典

平和宁静的安详状态。

如:「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乡野一片平宁。」

平宁的网络释义

平宁

  • 平宁有两解释,第一种解释:犹安定,安宁。在元稹、陈师道、杨秀清的作品中均有提及这个意思。第二中解释是:我国现存的复姓之一。
  • 还有一个平宁城,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啊,平宁城坐落于现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平宁城,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也不算少,共4.8万人。而且平宁城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个沙魔,他经过的地方都土地干旱,寸草不生。有一个叫平宁的姑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瓜田,救活了老百姓。但当沙魔被杀死时,这个善良的姑娘也避免不了厄运的降临,最后死去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将这个城命名为平宁城。
  •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310
    笔画: 5
    五笔: GU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FJ
    四角: 104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便房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bʰĭɛnbjen/bien
    níng,nìng [ning,ning]
    部首: 322
    笔画: 5
    五笔: PSJ
    仓颉: JMN
    四角: 30201

    详细解释

    níng

    形容词

    (1) (本作“寍”。从宀( 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动词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名词

    (1) 南京的别称 。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nìng

    副词

    (1) 宁可;宁愿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副词

    (1) 岂;难道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íng

    英文翻译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nen2 [宝安腔] du3 | l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