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畏

bī wèi [ bi wei]
注音 ㄅ一 ㄨㄟˋ

词语释义

谓受到压力而畏惧。

词语解释

  1. 谓受到压力而畏惧。

    《后汉书·窦宪传》:“ 宪 恃宫掖声埶,遂以贱直请夺 沁水公主 园田,主逼畏,不敢计。” 晋 张华 《鹪鹩赋》:“提挈万里,飘颻逼畏。”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而 李 刊 齐 史, 颜 述 隋 篇,时无逼畏,事须矫枉。”

引证解释

⒈ 谓受到压力而畏惧。

《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埶,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
晋张华《鹪鹩赋》:“提挈万里,飘颻逼畏。”
唐刘知几《史通·因习》:“而李刊齐史, 颜述隋篇,时无逼畏,事须矫枉。”

逼畏的网络释义

逼畏

  • 谓受到压力而畏惧
  • 【词语】:逼畏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GKLP
    五行:
    仓颉: YMRW
    四角: 31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畐( )声。本义:接近,靠近)

    (2) 同本义(仅表示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逼,近也。——《说文新附》

    秦兵逼 淝水而陈。(陈:布阵)——《资治通鉴》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3) 又如:逼水(迫近水边);逼曙(天快亮的时候);逼战(近战)

    (4) 逼迫,即紧紧催促

    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心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逼主(臣子胁迫君主);逼取(强迫索取);逼索(逼取。以强力索取);逼人太甚(过分逼迫人而不留余地)

    (6) 驱逐;追赶

    鸡健进,逐逼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逼逐(驱逐);逼邪(驱邪)

    形容词

    (1) 狭窄

    人稠网密,地逼势胁。——曹植《七启》

    (2) 又如:逼窄(很狭窄。同逼侧);逼侧(相迫近。即狭窄。也作逼仄);逼邻(近邻。紧邻)

    (3) 危急,紧急

    粮食乏绝,进退逼急。——《后汉书·董卓传》

    (4) 又如:逼切(迫切,急切);逼急(急迫)

    副词

    (1) 很,程度深

    山石似马,望之逼真。——《水经注·沔水》

    (2) 又如:逼冷(极冷);逼似(很相似);副真

    英文翻译

    compel, pressure, force;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客英字典] bet7 bit7 [海陆丰腔] bit7 bet7 [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it7 b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bid5 [宝安腔] b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彼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pik/piokpĭək
    wèi [wei]
    部首: 521
    笔画: 9
    五笔: LGEU
    五行:
    仓颉: WMV
    四角: 6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

    (4) 敬;敬服

    心畏相公。——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

    (6) 吓唬 。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

    (7) 担心

    畏有家人来洒扫。——唐· 王建《寒食行》

    (8) 避开

    客子常畏人。——三国 魏· 曹丕《杂诗》

    (9) 憎恶;怨恨

    畏,恶也。——《广雅》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

    (10) 忌妒 。如:畏后生

    (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

    名词

    (1) 通“隈”。弯曲处

    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

    (2) 罪

    畏,罪也。——《广雅》

    形容词

    险恶的

    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英文翻译

    fear, dread, awe, rever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陆丰腔] wui5 [东莞腔] wui5 [台湾四县腔] wi5 [梅县腔] wi5 wui5 [海陆丰腔] wui5 [宝安腔] wui5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 潮州话:威3 [澄海、潮阳]畏3<鼻化> ,ui3(ùi) [澄海、潮阳]uin3(ù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胃微合去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h/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