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抗

wéi kàng [ wei kang]
繁体 違抗
注音 ㄨㄟˊ ㄎㄤ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违抗 wéikàng

(1) 违反并抗拒

违抗军令
disobey;defy;be contrary to

词语解释

  1. 违背和抗拒;不听使唤。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公差紧急难违抗,敬辞尊餉。”《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里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皇帝要挑选宫人到 匈奴 去,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

引证解释

⒈ 违背和抗拒;不听使唤。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公差紧急难违抗,敬辞尊餉。”
《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里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皇帝要挑选宫人到匈奴去,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

违抗的国语词典

违背抗拒。

如:「违抗法令」。

违抗的网络释义

违抗

  • 违抗是一个词语,拼音是wéi kàng,释义为违反,抵抗,抗拒。
  • 违抗造句

    上级的命令不容违抗!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违抗父命来念书,只有你可以媲美祝英台。
    氛围和气氛是无法违抗的。人只能被迫采取违背本意的行动。
    历史规律不容违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霍华德士官因为违抗命令而被降为小兵。
    他说,如果有一个全国性的打击,他被要求加入,他会违抗命令。
    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游行者违抗命令似乎是有道理的。
    这是很有力的申论,在某种程度上,苏格拉底自我违抗,转而以法律的立场说话。
    假使我们看见有违抗礼节,我们可以礼貌地向他们提出创议。
    我们将因他违抗命令而把他开除出部队。
    但我们作为军人,毕竟无法违抗命令,于是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当时气氛很紧张。
    但是,如果违抗命令,布林会因被控蔑视法庭面临最长可达5年的监禁。
    我们恩重如山的老师的命令如同圣旨,只要老师振臂一呼就令出如山,谁都不敢违抗。
    在勒克瑙,成群的人们违抗宵禁令到街上去庆祝。
    现在不行,不只是个人,甚至有的单位也违抗命令。
    这个军官因为违抗命令被秘密降级了。
    回答,否则你们会为自己违抗命令后悔的。
    因为军规的附加条件是,停止飞行前不能违抗上级命令。
    家父的严命谁敢违抗,你总是为难我。

    汉字详情

    wéi [we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NHP
    五行:
    仓颉: YQS
    四角: 35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2) 同本义

    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传:“离也。”

    薄违农父。——《书·酒诰》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楚辞·离骚》

    (3) 又如:违别(离别);违离(离别;分离;背离);违恋(依依惜别);违阔(离别;阔别);违署(离开官署。指辞去官职);违远(远离;离别);违间(离别);违弃(离弃;丢弃);违异(离别;分离)

    (4) 避开

    纪侯大去其国,违 齐难也。——《左传·庄公四年》

    (5) 又如:违强凌弱(畏避强大,欺凌弱小);违难(避难);违避(避开;背离);违敌(避敌;纵敌);违寒(避开寒冷);违患(避开祸患);违世(避开尘世;去世)

    (6) 违背;违反

    违,偝也。——《广雅·释诂二》

    静言用违。——《书·尧典》

    且其违者不过数人。——《左传·哀公十四年》

    而违之俾不通。——《礼记·大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违天必有大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慎勿违吾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我而相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君赐不可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违错(违反,违背);违干(违犯;冒犯);违别(违抗);违逆(违背;不合情理);违越(违背;越轨);违心之论(与内心相违背的话);违天(违背天意);违科(不符合法令);违俗(违背世俗的习惯或观念);违常(反常,违反常理)

    (8) 改变 。如:违变(改变;变故);违度(失度,反常);违程(耽误行程)

    (9) 恨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文选·班固·幽通赋》

    (10) 又如:违恨(怨恨);违怨(怨恨)

    (11) 妨碍;阻碍 。如:违碍(妨碍,阻碍);违拗(阻拦;执拗);违和(因身体失调而不适;生病)

    名词

    (1) 过失,错误 。如:违谬(过失;谬误);违滥(失实;错误);违错(失误;错乱);违衷(失当);违舛(谬误;差错)

    (2) 相距;距离 。如:违年(过期不赴任);违欠(拖欠)

    形容词

    (1) 邪行;不正 。如:违质(本质邪恶)

    (2) 远 。如:违旷(疏远;阔别)

    (3) 差异,不一致 。如:违暴(杂乱失常);违惑(错乱迷惑)

    英文翻译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kàng [kang]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M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HN
    四角: 50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容词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fy, re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3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宝安腔] kong5 [客英字典]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东莞腔] kong5 [台湾四县腔] kong5 [沙头角腔] k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