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àng [kang]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7画,五行属木,姓名学姓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4
统一码 6297
仓颉 QYHN
郑码 DSQD
四角号码 50017
电码 2123
区位码 3125
姓名学
五笔 RYMN
注音 ㄎㄤ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1214135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抗的五行属性木,推荐搭配:

宜配:水、火属性字

姓名学分析

根据姓名学分析,抗字:

性别倾向

该字在起名时的性别倾向:

男女通用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顽抗、抗灾、抗洪、抵抗、抗旱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容词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英语翻译

resist, oppose, defy, re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3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宝安腔] kong5 [客英字典]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东莞腔] kong5 [台湾四县腔] kong5 [沙头角腔] kong5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

百度释义

(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

(2)(动)拒绝;抗拒:~命|~租。

(3)(动)对等:~衡|分庭~礼。

现代汉语词典

抗kàng
(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
(2)(动)拒绝;抗拒:~命|~租。
(3)(动)对等:~衡|分庭~礼。

康熙字典

抗【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亢《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說文》扞也。《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廣韻》舉也。《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以手舉物也。《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振也,蔽也。

《增韻》抵也,敵也。《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詩·小雅》大侯旣抗。《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毛傳》苦浪反。《朱傳》居郞反。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說文》抗或从木。《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抗【卷十二】【手部】

扞也。从手亢聲。杭,抗或从木。苦浪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郎切。

说文解字注

(抗)扞也。旣夕禮注曰。抗、禦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爲抗之叚借字。周禮。綱惡馬。注云。綱讀爲以亢其讎之亢。書亦或爲亢。亢、禦也。禁也。綱亦亢之、叚借字也。引申之義爲高抗。旣夕注曰。抗、舉也。从手。亢聲。苦浪切。十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