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试验
(1) 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
(2) 旧指考试
词语解释
为了察看某事之实际或某物之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愿重启侯,何惜不一试验之?” 元 陈天祥 《论卢世荣奸邪状》:“今乃损相位试验贤愚,亦犹捨美锦校量工拙,脱致隳坏,悔将何追?” 萧红 《桥》:“起初她试验过,要想扶着桥栏爬过去。”
考试测验。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是时, 刘晏 年八岁,献东封书,上览而奇之,命宰相出题,就中书试验。” 清 洪昇 《长生殿·春睡》:“臣启陛下:蒙委试验 安禄山 ,果係人才壮健,弓马熟嫻,特此覆旨。” 沙汀 《困兽记》十二:“翌日是星期一,一连几天都有试验, 田畴 老早便上学校去了,忙着清理试验卷子,出题和计算分数的准备工作。”
训练。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楔子:“又饿了三五日,復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肺又饱餐一顿,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某因入见 灵公 。”
经验。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贼道:‘小的们这作贼有个试验:不怕星光月下,看着那人家是黑洞洞的,下去必得手;不怕夜黑天阴,看着那人家是明亮亮的,下去不但不得手,巧了就会遭事。’”
效验。
金 刘迎 《徐梦弼以诗求芦菔再次前韵》:“ 神农 尝草木,济世以仁爱。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
引证解释
⒈ 为了察看某事之实际或某物之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引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愿重启侯,何惜不一试验之?”
元陈天祥《论卢世荣奸邪状》:“今乃损相位试验贤愚,亦犹捨美锦校量工拙,脱致隳坏,悔将何追?”
萧红《桥》:“起初她试验过,要想扶着桥栏爬过去。”
⒉ 考试测验。
引唐郑棨《开天传信记》:“是时, 刘晏年八岁,献东封书,上览而奇之,命宰相出题,就中书试验。”
清洪昇《长生殿·春睡》:“臣启陛下:蒙委试验安禄山,果係人才壮健,弓马熟嫻,特此覆旨。”
沙汀《困兽记》十二:“翌日是星期一,一连几天都有试验, 田畴老早便上学校去了,忙着清理试验卷子,出题和计算分数的准备工作。”
⒊ 训练。
引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又饿了三五日,復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肺又饱餐一顿,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某因入见灵公。”
⒋ 经验。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贼道:‘小的们这作贼有个试验:不怕星光月下,看着那人家是黑洞洞的,下去必得手;不怕夜黑天阴,看着那人家是明亮亮的,下去不但不得手,巧了就会遭事。’”
⒌ 效验。
引金刘迎《徐梦弼以诗求芦菔再次前韵》:“神农尝草木,济世以仁爱。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
试验的国语词典
旧时指出题考试。
试验的网络释义
试验
试验 (汉语词语)
试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2) 同本义
试,用也。——《说文》
明试以功。——《虞书》
今予将试以汝迁。——《书·盘庚》
师干之试。——《诗·小雅·采芑》
兵革不试。——《礼记·乐记》
吾不试。——《论语》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礼记·乐记》
(3) 又如:试兵(用兵)
(4) 尝试
试,尝也。——《广雅》
不可试也。——《易·无妄》
臣请试之。——《战国策·秦策》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试啼(试着啼哭);试药郎中(方言。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试缩缩(即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前进);试水(尝试品尝茶水)
(6) 初次使用
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试酌(初饮)
(8) 试验
试用于今日,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出师表》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试守(试任某一官职);试儿(旧时试测小儿性情和志趣的习俗。也称“抓周”、“试周”);试晬(周岁测试小孩);试艺(试验才艺);试年庚(古时风俗在除夕夜聚博,以胜负来作为来年运气的征兆)
(10) 考查;考试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试验(考查;验证);试判(考试);试官(主持考试的官)
(12) 试探;刺探
白发不相负,青阳始试旬。——清· 王夫之《元日折梅次定山韵》
(13) 又如:试风头(剌探情况);试旬(探求;探寻)
(14) 通“弑”。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等行为
受命之臣,专征云试。——《汉书》
副词
相当于“姑且”
王试出兵以观之。——《史记·周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佥(
)声。本义:马名)(2) 同本义
验,马名。——《说文》
(3) 证据;凭证
何以为验。——《史记·晋世家》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史记·商君列传》
(4) 又如:验左(佐证;证据)
(5) 效验,灵验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验方(有效验的药方);明效大验(极为显著的效验)
(7) 征象;征兆
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论衡》
动词
(1) 检查;检验
亦验其辞于正前。——《战国策·齐策》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填行论》
验之以事(用事实验证它)。——《后汉书·张衡传》
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验:检验,证明)。——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验煤;验金;验护照;验数(查数);验复(复查);验实(检查核实);验试(检查试验);验解(查实后解送);验票(查单据、票证)
(3) 试验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