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信息
中文名:山河故人
出品时间:2015年5月20号
出品公司:MK2电影公司,西河星汇,上影集团,北野武事务所
发行公司:MK2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法国,澳大利亚
拍摄地点:中国山西,澳大利亚
拍摄日期:2015年3月
导 演:贾樟柯
编 剧:贾樟柯
剧情简介
《山河故人》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山西汾阳,女主角涛儿(赵涛饰)和男主角晋生(张译饰)、梁子(梁景东饰)是中学同学。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秋天,涛儿嫁给了煤老板晋生,同样爱着涛儿的梁子远走他乡。
影片的当代部分发生在2014年,女主角涛已经38岁,彼时远走他乡的梁子发现自己患了重病,于是带着妻子(刘陆饰)和儿子回到故乡。而此时涛已经离婚,有一个八岁的儿子,正准备跟前夫张晋生移民到澳大利亚。
影片的最后部分发生在2025年,涛的儿子(董子健饰)已经19岁,住在澳大利亚海边的城市,这里的大多数人都讲英语,而他对母亲有着很模糊的印象,在那个城市里他常常说一句中文,"涛,波浪的意思。"
角色介绍
张晋生( 张译)
煤矿主,他是沈涛的中学同学,在上世纪的最后一个秋天娶了沈涛,后来离婚,带儿子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沈涛(赵涛)
小学老师,先是与一名煤矿工作者相爱,后分手,嫁与煤矿主。多年后,她再次离婚,且膝下有一七岁儿子,但被判给晋生。最终孤独终老。
梁子(梁景东)
沈涛和张晋生的中学同学,在沈涛结婚之前,两人属于恋爱关系。远走他乡15年后回来,已经是重病缠身。
张到乐(董子健)
Dollar,是张晋生和沈涛的儿子,在父母离婚后,跟随张晋生移民到澳大利亚,对母亲印象模糊。
获奖记录
2015-10-01 第52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山河故人 (提名)
2015-10-01 第52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山河故人 (提名)
2015-09-26 第63届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公众大奖 山河故人(获奖)
精彩影评
■贾樟柯:艺术成功学的模板
有段时间,贾樟柯每日在微博上,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他的面馆信息。他说:“我现在不拍电影,开面馆了。”面馆的地址却像谜一般,慕名前去的粉丝,大多没有找到他的小馆子。看起来,那段日子他远离了电影,过着大隐隐于市的生活。而2015年戛纳电影节的片单一出,我们发现,贾樟柯与他的新作《山河故人》,又杀入了主竞赛单元。这招数陌生么?其实一点也不。像《天注定》,横空出手,入围戛纳并斩获编剧奖。《三峡好人》当年更是一路惊喜到底,在威尼斯拿了座金狮。
45岁的贾樟柯,目前还是票房上的屌丝,但他是电影节上的贵族。“随便”拍一部电影,就能入围世界顶级影展的核心单元,他拥有进出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的无形绿卡。这是一些苦求突围的艺术导演,一辈子恐怕也难以实现的梦想。三大影展中,戛纳逼格最高。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也曾是戛纳的座上宾,当他们拥抱商业后,被“撤销”了绿卡,《十面埋伏》、《归来》之类,再也没进入过主竞赛单元。如今与戛纳最亲密的内地导演,是贾樟柯。
除了携《山河故人》参赛,贾樟柯还获得了“导演双周”单元的金马车奖。该奖由法国导演协会评选,目的是表彰“纯粹的电影天才”,之前获奖导演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简·坎皮恩、大卫·柯南伯格、吉姆·贾木许等。在法国人和戛纳眼里,贾樟柯已然足以和这些闪亮的名字,平起平坐。
来看下《山河故人》。故事分为三个段落,过去、当下和未来,分别是1999年、2014年、2025年。贾樟柯喜欢拼贴,但不像昆汀·塔伦蒂诺或盖·里奇那样,热衷使用多线索、多版块叙事制造迷宫与解谜快感。他的拼贴就是拼和贴,或者说是拼图,让观众在对比、并列、变化、递进与全貌中,看到人、日常和生活,看见变迁、时代和中国。
《东》(纪录片),2006年,分为两段,画家刘小东在重庆三峡和泰国的画画经历。
《三峡好人》,2006年,两段寻人故事,这是拍摄《东》的副产品。意外产生的灵感,促使贾樟柯套拍了一部关于三峡移民的剧情片。从此,贾樟柯对拼贴上瘾成癖,至今未戒。
《无用》(纪录片),2007年,三个与服装有关的段落,地点是广州、巴黎和汾阳。
《二十四城记》,2008年,将真实与虚构、几句诗、一座城市、一个房产广告、一些人物,拼成了一部电影。
《海上传奇》(纪录片),2010年,一些老电影片段、18段人物访谈、一个“精灵”(赵涛)。
《天注定》,2013年,四则暴力故事。
像看这些电影一样,把贾樟柯这些年的电影拼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在获得一种技巧后,便不厌其烦地将其使用到底。像产品经理找到一种运营策略,像生意人找到一种赚钱方案,贾樟柯一直在用拼图游戏,进行着他的艺术表达。不过,这只是表面与形式。让贾樟柯之所以成为贾樟柯,让贾樟柯电影之所以动人的地方,是他对日常的耐心提炼,得体而意味深长的镜头,不歌颂不俯视的态度。
青春期、日常与时代,成就了贾樟柯最好的几部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当他消耗完自身经验,转而进入他人、社会和历史时,他的角度依然是日常式的,处理他人、社会和时代,就像处理他自己的青春和乡愁一样。不能说他没有取巧,但他在作品中保持了最大程度的诚实。贾樟柯称得上最能精准表现当下中国的导演,且有相得益彰的美学风格。
关于2015年的戛纳,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和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作品是《刺客聂隐娘》和《海街日记》。贾樟柯视侯孝贤为精神导师,喜欢是枝裕和电影;是枝裕和特别崇拜侯孝贤,也非常欣赏贾樟柯。三人的电影在精神内核和艺术追求上,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惜惜相惺。他们同时相聚于同一届电影节的同一单元,是千载难逢的场景。他们相遇,就像《站台》里的一起看火车,侯孝贤电影里的一起吃饭,是枝裕和电影中的互相问候,一样动人。
那些年与侯孝贤一起参加电影节的华语导演,杨德昌已逝,第五代集体转型,现在变成了贾樟柯。成功有很多维度,电影节也不是检验艺术质量的唯一标准,但如果只以票房来衡量,电影将变成很无聊的玩意。有贾樟柯这样的导演,有《山河故人》这样的电影,整个华语电影世界,才显得不那么荒凉。贾樟柯与他的电影,是另一种成功学的极致模板。【中国日报网】
■《山河故人》:人到中年,任性之作
每年电影节都会有很多大银幕的第一次……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三点45分,上海影城,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贾樟柯的电影。这场的票很抢手,我没抢到影院的皇帝位,却买到了离银幕很近的第五排。于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在影院、买票观赏贾樟柯电影的经历,除了得以近距离看到嘉宾主创之外,还被迫以一种仰视的角度去完成。然而看完的结果,却是一声叹息……
这是个三段式故事,分别发生于1999年、2014年和2025年。因为都是描述县城青年男女的爱情和生活故事,所以本片很容易会被拿来跟《站台》做比较。
故事层面,《山河》的创作野心更大,人物更加符号化、社会议题更多、故事的表意重于情节;而《站台》是个体经历和生活经验的汇聚,人物的性格更饱满,描绘年轻人青春随时代流逝,更加纯粹。
视听层面,《山河》已经偏向了情节剧,除了惯有的“诗意”手法,还出现了更多手持捕捉人物的近景和特写,试图放大人物的心理活动弥补戏剧性的断裂与不足;而当年的《站台》,贾樟柯还在故意营造视听风格的阶段,所以上述“诗意”的视听手段被执行得很彻底,印象中全片都没有特写。
本片第一段是三角恋的故事,情节性最强。但贾樟柯没有再用《站台》的“诗意”视听,而是捕捉人物反应,渲染情绪。因为故事有纠结没亮点,亮点全在段子式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第一段的结尾,文艺女青年沈涛(赵涛饰)不再像《站台》里的尹瑞娟那样选择了文艺男屌丝,而是选择了心智不成熟、有点傲娇但挺率真的土豪(张译饰)做老公。
至于人物动机,你可以理解为现实和物质因素,也可以说文艺男屌丝没沉住气,但贾樟柯没有明说……但我看到比较明显的原因是,文艺男屌丝只会放烟花,但土豪在黄河边上给姑娘放了回炸药!“Bomn”……那音响效果震撼的……反正影院里很多姑娘一边吓到了,一边还在笑。
然后第二段,我仿佛看到导演如同一个文艺男屌丝受伤之后满满的怨恨和不满!因为故事主角沈涛离婚了、孩子还判给了土豪,老爸病死、儿子归来却十分疏离,旧情人归来却也濒临不治……反正就是物质满足了,心灵很空洞。
这么阐述第二段,已经有点戏谑了!这段其实我不想多评述,因为我和我的同龄人们也正在迎来人生的无常、各种生离死别的无奈……唏嘘、叹息都有了,情怀也展示了,视听形式感也是最强烈的。不管导演是真不满还是真无奈,至少这一段,看得很哀伤。
第三段是乡愁,也是对未来的担忧和迷惘!2025年,海外华人及后裔微弱的故土意识无法支撑起乡愁,却带来了身份和心理归属感的困境。贾樟柯看到了问题,但其实这是现在很多海外华人已有的内心矛盾;但幸好他没有给出答案或者给个“归巢”的指向,不然就成了主旋律了。
但不确定上映的时候,这一段会不会删减。因为这一段表现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与心灵困境时,写了张艾嘉与董子健饰演角色的忘年恋。坦白说,为表现这一主题而选择了这么一组刺激、猎奇的人物关系,从策略上,好像也真有点投机了。我很没节操的在放映现场屏摄了一张,你们感受一下……
全片故事留白很多,人物、事件都只是导演用于表意的符号,桥段逻辑不必深究,只要哀婉的情绪、只言片语的指涉能传达到位即可。导演对故事里出现的很多现实事件态度很暧昧,这些更像是时间的注脚,而不像《天注定》是导演关注的故事核心。也因此,不仅让人反问这些现实元素放进去的意义何在?是真的不忘社会民生,还是作为一种元素维系着观众对贾樟柯电影的一贯印象与认可?
至于表演,最亮的不是赵涛而是张译。
赵涛的好,在于驾驭了一个20多年跨度的人物,并且把女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下的状态都演出来了,但除了中年那段,少女和中老年的段落其实还是能看出来她在刻意找状态的。
但张译更好,因为不仅同样跨度近30年,还在于贾樟柯给他的角色最刻板、最符号化。土豪嘛,观众爱看的就是有钱、任性的土豪,最好下场还不太好……贾樟柯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写的!但好在,张译给这个符号注入了精神和性格,真的率真、真的会算计,最后也真的无奈、真的孤独、真的空虚……人物是断裂的,但幸好土豪的精神世界因为张译的演出串联了起来。
贾樟柯自己说:“到这部电影,他觉得社会发展已经那么快了,我们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了生活中最基础的情感。”
然而这部《山河故人》确实有点只停留于情感了,而且这情感的水啊,一泛滥就淌了130分钟……
我只能说:这是贾樟柯人到中年的任性之作。文/ 发条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山 | 所閒 | 生 | 山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ʃæn | sren/sha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2)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4)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5)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6) 天河,银河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7)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8) 指河洲,河滨 。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9) 指河伯 。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10) 指河图 。如:河纪(指河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ho2 [陆丰腔] ho3 [梅县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沙头角腔] ho2 [海陆丰腔] ho2
◎ 潮州话: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ɣɑ | gha/h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攴(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形容词
(1) 原来。旧时的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时代久远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词
(1) 死亡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副词
(1) 故意,存心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何,何故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代词
〈方〉∶这;那 。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东莞腔] gu5 [陆丰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沙头角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台湾四县腔] gu5 [宝安腔] g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顧 | 古暮 | 見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h/ku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