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

shōu rù [ shou ru]
注音 ㄕㄡ ㄖ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收入 shōurù

(1) 指收进的钱财

估计赋税收入很可观
income;earning

(2) 收进来

商店每天收入许多钱
take in

词语解释

  1. 收获。

    《礼记·王制》“制农田百亩” 汉 郑玄 注:“农夫皆受田於公,曰肥墽,有五等,收入不同也。”《后汉书·庞参传》:“田畴不得垦闢,禾稼不得收入。”

  2. 没收。

    《后汉书·皇甫规传》:“披埽凶党,收入财贿。”

  3. 收进,收下。

    《说唐》第二回:“仁兄且收入,还有一塲大富贵送与令兄,肯容纳否?” 清 陈嵇 《望湘人》词:“记那年、收入巾箱,半是锦囊诗卷。”

  4. 指收进来的钱物。

    《宋书·王弘传》:“虽资以廩赡,收入甚微。”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不肯去多教几点钟的书,增加一点收入。”

  5. 编入。

    唐 韩愈 《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其余两篇如有机会,我也想仍把它们收入集内。”

  6. 聚集退入。

    《史记·项羽本纪》:“西破 秦 军 濮阳 东, 秦 兵收入 濮阳 。”

  7. 犹映入。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广大的竹林,黑色的悬岩,一一收入眼底。”

引证解释

⒈ 收获。

《礼记·王制》“制农田百亩” 汉郑玄注:“农夫皆受田於公,曰肥墽,有五等,收入不同也。”
《后汉书·庞参传》:“田畴不得垦闢,禾稼不得收入。”

⒉ 没收。

《后汉书·皇甫规传》:“披埽凶党,收入财贿。”

⒊ 收进,收下。

《说唐》第二回:“仁兄且收入,还有一塲大富贵送与令兄,肯容纳否?”
清陈嵇《望湘人》词:“记那年、收入巾箱,半是锦囊诗卷。”

⒋ 指收进来的钱物。

《宋书·王弘传》:“虽资以廩赡,收入甚微。”
老舍《四世同堂》二:“﹝他﹞不肯去多教几点钟的书,增加一点收入。”

⒌ 编入。

唐韩愈《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其余两篇如有机会,我也想仍把它们收入集内。”

⒍ 聚集退入。

《史记·项羽本纪》:“西破秦军濮阳东, 秦兵收入濮阳。”

⒎ 犹映入。

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广大的竹林,黑色的悬岩,一一收入眼底。”

收入的国语词典

收下、进入。

如:「这样美的景色,一一收入眼底,叫人好不感动!」

收入的网络释义

收入

  •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一一收入》已于2017 年7 月由财政部修订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施行; 自2020 年1月1日起,在其他境内上市企业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施行。
  • 收入的翻译

    英语: to take in, income, revenue, CL:
    德语: Einkommen (S)​, Einnahme (S, Wirtsch)​
    法语: revenus, chiffre d'affaires, gagner (de l'argent)​

    收入造句

    增加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了。
    送货上门,不但便利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收入。
    今年的旱灾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减少了。
    咱家收入不多,钱总得算计着花。
    衰退时,房屋空置率上升,租金收入停滞不前或下降,融资也更为昂贵,并且不易获得展期。
    我们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生活上仍需要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
    看到个体摊贩收入颇丰,许多人趋之若鹜,弃工经商了。
    有的家庭本来收入不丰,但为了表面的“礼”,却不得不省吃俭用,甚至入不敷出。
    个体摊贩的收入较多,许多人趋之若鹜,弃工经商。
    前些年,家里人多收入少,日子真难过。
    在妈妈的账单上罗列着全家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我们家收入不高,可是妈妈计划开支,每个月都有盈余。
    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去年。
    他把这些天的收入叠加在一起,全部捐给了灾区。
    微微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为妈妈买了一双手套。
    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学校里的教师们,虽然月薪收入不多,也没有一个不是乐天知命的。
    妈妈微薄的收入和住院的费用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老陈既在公司任职,又在学校任教,左萦右拂,收入可观。
    爱情就像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这是补充收入;容忍缺点,这是节制支出。

    汉字详情

    shōu [shou]
    部首: 425
    笔画: 6
    五笔: NHT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LOK
    四角: 2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收( jiū)声)

    (2)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词

    (1) 收获;收成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6) 夏代冠名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英文翻译

    gather together, collect;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东莞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u1 [梅县腔] shu1 shiu1 [陆丰腔] shi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海陆丰腔] shiu1 [客英字典] shiu1 [沙头角腔] su1 [宝安腔] su1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州平聲開口三等sju/sjouɕĭəu
    [ru]
    部首: 222
    笔画: 2
    五笔: T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名词

    (1) 收入,进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英文翻译

    enter, come in(to), join

    方言集汇

    ◎ 粤语:jap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p8 [宝安腔] ngip8 [梅县腔] ngip8 [陆丰腔] gni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b6 [东莞腔] ngip8 [沙头角腔] gn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 [海陆丰腔] ng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執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pnjip/rip

    收入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