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糊

biǎo hú [ biao hu]
注音 ㄅ一ㄠˇ ㄏㄨ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裱糊 biǎohú

(1) 糊纸(用纸或其它材料糊饰房屋内部或物品)

paper a ceiling

词语解释

  1. 用纸或布等材料糊饰房间内部墙壁或其它物件。

    丁玲 《韦护》第三章:“墙上裱糊的褐色花纸,也就变成使人欢喜的一种紫褐色了。” 王西彦 《隔膜》:“甚至连墙壁的窗子,也给裱糊得十分雅致。”

引证解释

⒈ 用纸或布等材料糊饰房间内部墙壁或其它物件。

丁玲《韦护》第三章:“墙上裱糊的褐色花纸,也就变成使人欢喜的一种紫褐色了。”
王西彦《隔膜》:“甚至连墙壁的窗子,也给裱糊得十分雅致。”

裱糊的国语词典

用纸或其他材料糊饰屋子的墙壁、窗棂、门板、天花板或其他物件。《红楼梦.第六七回》:「后来二爷才叫人裱糊了房子,聚过来了。」《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选了庙里小小两间房子,命人连夜裱糊,不让透风。」也作「糊裱」。

裱糊的网络释义

裱糊

  • 用纸糊房间的顶篷或墙壁等。旧时用面粉或淀粉加水熬制为糊状,即浆糊来粘贴,多用于农村墙壁。现在多使用纤维素与胶水代替
  • 裱糊的翻译

    英语: to wallpaper
    法语: tapisser de papier, coller sur papier ou sur toile, tapisser, tenture

    裱糊造句

    从此知乎裱糊匠,乃为老屋罩新装。
    自嘲为“裱糊匠”的李鸿章,如今又成了治安“消防队”。
    这一本手工书,为体现经年风蚀的残缺美,内页在纸张做旧的效果上采用宣纸撕毛边再裱糊到内页的手工做法,费时费事。
    油宣,一种书写后再用油来裱糊的特殊纸张,这种方法极其繁琐和昂贵,达官贵人要保存重要书物时才使用这种方法。
    所以他自嘲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这是几张古旧发黄的纸张,纸张像是裱糊过,厚墩墩的。
    一边糊,一边给我讲过去大户人家办丧事,要裱糊多少东西。
    别说夫人惊异,那画儿奴才也看见了,活脱儿一个真三爷,奴才冒昧求爷一句,哪天得空了,能不能给奴才画一张,奴才裱糊起来挂到墙上,留给子孙当传家宝。
    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
    要裱糊天花板没有梯子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李鸿章是个值得细读的历史人物,他自称为裱糊匠,看了这本书,对他在那个时代的尴尬以及他与时代的关系,会有更多的认识。
    这位自嘲的裱糊匠,内心的深处,其实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不再只做裱糊的活,而是实实在在的推陈出新,搭起中国的脊梁。
    裱糊时间均安排在入冬前,高丽纸一般是朝鲜进贡而来,不足则靠进口补足。
    这位年轻的王爷的李鸿章逊色,他们都是这间破屋的裱糊匠,区别在于:李鸿章轰轰烈烈,载沣却不动声色;李鸿章在尽力维持着屋子不倒下来,载沣却还要费尽心机地考虑不得不倒下来时如何减少断瓦残砖造成的巨大伤害。
    有聪明的裱糊匠是烧一壶滚烫的水来冲。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那张珍贵的小图画现在已经裱糊装帧挂在我的书房里。
    “大清裱糊匠”李鸿章的渐进改革之路。
    四边镶绫边,类似于今天的镜心,但不加镜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
    讲究的人家,都要请裱糊匠“裱屋”,这是旧时济南专门的一种行业,有师傅有徒弟,很像现在的房屋装修公司。

    汉字详情

    biǎo [biao]
    部首: 525
    笔画: 13
    五笔: PUGE
    五行:
    仓颉: LQMV
    四角: 35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布或丝织物做衬托,衬糊在书画下面把书画等粘糊起来 。如:裱背(装潢字画);裱工(裱褙书画的工匠);裱手(裱褙的技艺)

    (2) 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 。如:裱糊店(经营裱糊业的店铺);裱糊匠(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英文翻译

    to mount maps or scrolls to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u3 biau5 [客英字典] biau3 [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biau5 [宝安腔] biau3 [梅县腔] biau3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廟宵B去聲開口三等宵Bpĭɛupieuh/pyew
    hū,hú,hù [hu]
    部首: 610
    笔画: 15
    五笔: ODEG
    五行:
    仓颉: FDJRB
    四角: 979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hù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hū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hū;hú

    英文翻译

    paste, stick on with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