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裱糊
(1) 糊纸(用纸或其它材料糊饰房屋内部或物品)
词语解释
用纸或布等材料糊饰房间内部墙壁或其它物件。
丁玲 《韦护》第三章:“墙上裱糊的褐色花纸,也就变成使人欢喜的一种紫褐色了。” 王西彦 《隔膜》:“甚至连墙壁的窗子,也给裱糊得十分雅致。”
引证解释
⒈ 用纸或布等材料糊饰房间内部墙壁或其它物件。
引丁玲《韦护》第三章:“墙上裱糊的褐色花纸,也就变成使人欢喜的一种紫褐色了。”
王西彦《隔膜》:“甚至连墙壁的窗子,也给裱糊得十分雅致。”
裱糊的国语词典
用纸或其他材料糊饰屋子的墙壁、窗棂、门板、天花板或其他物件。《红楼梦.第六七回》:「后来二爷才叫人裱糊了房子,聚过来了。」《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选了庙里小小两间房子,命人连夜裱糊,不让透风。」也作「糊裱」。
裱糊的网络释义
裱糊
裱糊的翻译
裱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布或丝织物做衬托,衬糊在书画下面把书画等粘糊起来 。如:裱背(装潢字画);裱工(裱褙书画的工匠);裱手(裱褙的技艺)
(2) 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 。如:裱糊店(经营裱糊业的店铺);裱糊匠(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u3 biau5 [客英字典] biau3 [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biau5 [宝安腔] biau3 [梅县腔] biau3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裱 | 方廟 | 幫 | 宵B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B | pĭɛu | pieuh/pyew |
详细解释
hū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gho/hu | ɣ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