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海

bì hǎi [ bi hai]
注音 ㄅ一ˋ ㄏㄞˇ

词语释义

1.小海。

词语解释

  1. 小海。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 司马贞 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将有裨将,裨是小义也。”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禹贡》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每一州者四海环之,名曰裨海。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清 赵翼 《闻官兵屡捷志喜》诗:“兵收裨海 蓬 瀛 岛,星贯穹霄毕昴街。”

引证解释

⒈ 小海。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
司马贞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将有裨将,裨是小义也。”
汉王充《论衡·谈天》:“《禹贡》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每一州者四海环之,名曰裨海。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清赵翼《闻官兵屡捷志喜》诗:“兵收裨海蓬瀛岛,星贯穹霄毕昴街。”

裨海的国语词典

小海。

裨海的网络释义

裨海

  • 裨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ì hǎi,意思是小海。
  • 汉字详情

    bì,pí [bi,pi]
    部首: 525
    笔画: 13
    五笔: PUR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HWJ
    四角: 36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弥补;补助

    裨,接益也。——《说文》

    若以同裨同。——《国语·郑语》。注:“益也。”

    裨辅先君、裨诸侯之阙。——《国语·晋语》。注:“补也。”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裨正(裨补匡正);裨益(补益;益处)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衣,卑声。本义:古代祭祀大夫所穿的一种次等礼服) 同本义

    裨,衣别也。——《说文》

    侯氏裨冕。——《仪礼·觐礼》。注:“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

    裨冕鴵搢笏。——《礼记·乐记》。注:“衣衮之属也。”

    裨冕以朝。——《礼记·玉藻》

    (2) 又如:裨衣(古代帝王所穿的次等礼服;又诸侯的礼服也叫裨衣);裨冕(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

    形容词

    (1) 副佐

    豫州授以裨师。——《文选·为袁绍檄》

    (2) 又如:裨师(一部分军队。即偏师);裨附(裨辅。辅佐);裨赞(辅助);裨属(佐属);裨将军(副将军)

    (3) 引申为小

    于是有裨海王不之。——《史记·孟荀传》

    得右贤裨王十余人。——《汉书·卫青传》

    (4) 又如:裨王(汉时称匈奴的小王);裨海(小海);裨贩(小贩)

    (5) 另见

    英文翻译

    aid, benefit, help; supple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pei4
    ◎ 客家话:[梅县腔] bi1 pi1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pi1 [海陆丰腔] bi1 [宝安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pi2
    ◎ 潮州话:b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pje/piepʰiei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