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

biǎo zhāng [ biao zhang]
注音 ㄅ一ㄠˇ ㄓㄤ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表彰 biǎozhāng

(1) 表扬并嘉奖

表彰先进人物
commend;cite

词语解释

  1. 显扬,表扬。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孝宣帝 每有嘉瑞,輒以改元, 神爵 、 五凤 、 甘露 、 黄龙 ,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晋书·王异传》:“ 导 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袁忠愍》:“官斯土者,诚能留心表彰、用以慰忠魂于地下。”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现在有些人不在拼命表彰 文天祥 方孝孺 么,幸而他们是 宋 明 人,如果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

  2. 表达,表明。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养成表彰正确思想之能力。”

引证解释

⒈ 显扬,表扬。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輒以改元, 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
《晋书·王异传》:“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袁忠愍》:“官斯土者,诚能留心表彰、用以慰忠魂于地下。”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现在有些人不在拼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

⒉ 表达,表明。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养成表彰正确思想之能力。”

表彰的国语词典

表扬、奖励。《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也作「表显」、「表章」。

表彰的网络释义

表彰

  • 表彰,拼音是biǎo zhāng,词性是动词,意思是表扬并嘉奖。
  • 表彰的翻译

    英语: to honor, to commend, to cite (in dispatches)​
    德语: prämieren, auszeichnen (V, Tech)​
    法语: honorer, faire l'éloge de

    表彰造句

    厂大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职工们在欢庆劳模表彰会的召开。
    学校召开大会,表彰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
    抨击恶行,表彰善举。
    写新闻短评,可以表彰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或批评错误言行,扶正祛邪。
    我们单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志。
    宋老师几十年来,始终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工作精益求精,因而受到了上级多次表彰奖励。
    志愿军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表彰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表彰大会。
    校长表彰了全优生和三好生。
    前年高考,他虽然名落孙山,可如今在科学种田表彰会上却榜上有名。
    这件事情办得不错,他也顺理成章地受到了表彰。
    青年流淌那时光里,睡眠像一盘撒沙,怎么也聚不齐,似冲汽泡沫,槃黎般,杰出,努放生长,汇集群身正义,领略于浩然之中,表彰。
    哥哥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上级的表彰。
    学校对学习有突出成绩的班级给予了表彰和物质奖励。
    表彰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驳一个人尽量用电话。
    某某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表彰全市见义勇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公司对有杰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她每年都因提前完成吸储任务而受到表彰.
    线下活动时候可以颁发奖状以表彰志愿者,让整个筹款活动更喜庆。
    这位年轻的摩托车传令兵在战争中受到了表彰.

    汉字详情

    biǎo [biao]
    部首: 623
    笔画: 8
    五笔: GEU
    五行:
    吉凶:
    仓颉: QM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如:林表

    (23) 姓

    动词

    (1) 表彰,显扬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2) 又如:旌表(立石碑、匾额以颂扬功德);表章(显扬;宣扬;古代臣子上君王的奏章);表显(显扬);表式(表彰)

    (3) 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4) 又如:表木(立木为标志);表目(标名,命名);表揭(标志)

    (5) 表白

    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6) 又如:表异(表明特异之处);表微(表明微细之事);表心意;按下不表;表抒(表达,抒发)

    (7) 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礼官辄表贺。——《明史·海瑞传》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 又如:表救(上表援救);表闻(上表申闻于上);表荐(上表推荐);表谢(上表谢恩);表劝(上表劝即帝位)

    (9) 表现,显示 。如:表德(佛教用语。直接显示真理叫表德。与遮情相对);表候(表现在外的征象)

    (10) 记载 。如:表勒(刻石记载);表载(记载)

    (11) 用药物等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如:表寒气;表汗

    名词

    一种轻便的可以戴在手腕上或放在口袋内的计时器 。又如:手表;怀表

    英文翻译

    show, express, manifest,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梅县腔] biau3 [沙头角腔] biau3 [陆丰腔] biau3 [海陆丰腔] biau3 [客英字典] biau3 [东莞腔] biau3 biau1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宝安腔] biau3 |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陂矯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pieux/pyevpĭɛu
    zhāng [zhang]
    部首: 326
    笔画: 14
    五笔: UJ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HHH
    四角: 0242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 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

    (2) 同本义

    彰,文彰也。——《说文》

    彰,明也。——《广雅·释诂四》

    彰厥有常。——《书·皋陶谟》

    义理之道彰。——《吕氏春秋·怀宠》

    嘉言孔彰。——《书·伊训》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得势益彰。——《史记·货殖列传》

    何忧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彰弥(更加显著;越发暴露);彰明昭著(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显明);彰著(明显;显著)

    (4) 文采美盛鲜明

    圣谟洋洋,嘉言孔彰。——《书·伊训》

    (5) 又如:彰显(昭著的事实);彰施(明施)

    动词

    (1) 表扬,表彰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书·毕命》

    (2) 又如:彰往考来(彰明往事,考察未来);彰宣(显扬,宣示);彰扬(宣扬;传扬)

    (3) 揭示,表露

    责攸之、 瑀、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彰败(揭破;败露);彰明(颁示;昭示);彰闻(广为传闻)

    英文翻译

    clear, manifest, obv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梅县腔] zhong1 [宝安腔] zong1 [海陆丰腔] zh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