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缕

lán lǚ [ lan lv]
繁体 藍縷
注音 ㄌㄢˊ ㄌㄩˇ

词语释义

蓝缕 lánlǚ

(1) 破衣裳

worn-out dress; ragged; shabby

词语解释

  1. 破旧的衣服。亦形容衣服破旧。蓝,通“ 襤 ”。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 注:“篳路,柴车。蓝缕,敝衣。” 唐 杜甫 《山寺》诗:“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水浒传》第六二回:“尚有一里多路,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缕,看着 卢俊义 纳头便拜。” 康有为 《请禁妇女裹足札》:“吾 中国 蓬蓽比户,蓝缕相望,加復鸦片重缠,乞丐接道,外人拍影传笑,讥为野蛮久矣。”

  2. 亦作“ 蓝罗 ”。比喻学识浅陋。

    《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国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其后官员不克,选人益众,乃徵僻书隐义以试之,唯惧选人之能知也。遒丽者号为‘高等’,拙弱者号为‘蓝罗’。”

引证解释

⒈ 破旧的衣服。亦形容衣服破旧。蓝,通“襤”。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篳路,柴车。蓝缕,敝衣。”
唐杜甫《山寺》诗:“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水浒传》第六二回:“尚有一里多路,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缕,看着卢俊义纳头便拜。”
康有为《请禁妇女裹足札》:“吾中国蓬蓽比户,蓝缕相望,加復鸦片重缠,乞丐接道,外人拍影传笑,讥为野蛮久矣。”

⒉ 亦作“蓝罗”。比喻学识浅陋。

《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国初因隋制,以吏部典选……其后官员不克,选人益众,乃徵僻书隐义以试之,唯惧选人之能知也。遒丽者号为‘高等’,拙弱者号为‘蓝罗’。”

蓝缕的国语词典

破烂的衣服。《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作「蓝褛」、「蓝缕」、「褴褛」。

蓝缕的网络释义

蓝缕

  • 《蓝缕》是由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乔尹蓝缕。本书是一本关于留学法国巴黎的中国女学生秋晴在房东詹妮的小阁楼里发现了一张几十年前的死亡证明的书。
  • 蓝缕造句

    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先驱者曾筚路蓝缕地开辟荆荒。
    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一个衣衫蓝缕的小孩用一个编织成牛头状的竹篮罩在头上,扮成牛的样子。
    发凡起例,示文质相因之教;筚路蓝缕,习中西兼蓄之学。
    如天津的南开学校,其初基就是严修筚路蓝缕,惨淡经营奠定的,所以后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称严修为南开“校父”。
    ,恒持“要做法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的精神,筚路蓝缕、殚心竭虑重兴道场,厦门、武夷山、终南山、福州、宁德等地遍撒妙老躬身建寺安僧的悲愿。
    散散漫漫、歪歪扭扭,会导致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高瞻远瞩,筚路蓝缕,势必一马当先,锐不可挡。
    创新是手胼足胝的努力,是筚路蓝缕的忘我;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是百折不挠、一往直前的勇气。
    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先辈们前赴后继,拼搏牺牲,筚路蓝缕,胼手胝足。
    十多年辛苦,筚路蓝缕,艰难玉成。
    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着实的蓝缕不堪。
    再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这一道理不仅万古不易,而且在今天愈见其生命力。
    一百二十三年荜路蓝缕、风雨兼程,培育了万千俊才,以勃勃生机驰誉岭南教育界,成为外延广博内蕴深厚的“百年名校”素有“北有北开,南有培正”之美誉。
    一路走来,宏福集团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以色列的发达,也不是把阿拉伯人当血汗奴隶,而是靠犹太人自己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结果。
    秦诚却是别有一番感觉,他已经三十出头,当年潜龙帮主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之时,他也已经十岁,很多事情都知道得清楚。
    《绿满荆楚》放眼全省森林,追寻楚人“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足迹,将视角投向最基层的开荒造林人,试图从广度与深度上报道绿色荆楚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上虎岭一片密林中,一群衣衫蓝缕的人正在休息。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们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荜路蓝缕、自力更生,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汉字详情

    lán [lan]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JT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IT
    四角: 44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blue; indigo pla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4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宋本广韵

    [lv]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ovg
    五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娄声。本义:麻线)

    (2) 同本义

    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3) 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綵(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4) 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己《鹊踏枝》

    (5) 又如:缕子脍(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缕肉羹(肉丝羹);缕金(金丝;以金丝为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缕细(细如丝缕)

    (6) 帛

    故为祷朝缕绵。——《管子·侈靡》。注:“帛也。”

    (7) 又如:缕绵(绸帛丝绵)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如:缕悉(一条一条很清楚);缕堤(临河处所筑小堤。因连绵不断,状如丝缕,故名);缕缕行行(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缕续(接连不断)

    (2) 通“褛”。衣破 。如:蓝缕(破衣)

    副词

    (1) 一条一条地,详尽地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葛洪《抱朴子》

    (2) 又如:缕细(底细,详情);缕责(细责,苛责)

    量词

    (1) 一丝,一股

    红光一缕。——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一缕烟;千丝万缕;一缕幽香

    (3) 股、绞等 。如:一缕麻;一缕头发

    动词

    (1) 疏通;分流 。如:缕河(疏通河流)

    (2) 一种刺绣方法 。如:纳缕(刺绣方法之一)

    蓝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