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

láng bèi [ lang bei]
繁体 狼狽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喻指恶人。

喻互相勾结。

犹尴尬。

破敝不整貌。

犹竭力。

急速,急忙。

困顿疲惫貌。

喻艰难窘迫。

喻互相配合。

指邋遢。

词语解释

  1.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2. 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3. 喻艰难窘迫。

    《后汉书·任光传》:“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 拒 邯郸 ,即驰赴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 姜敍 、 梁宽 、 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4. 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 , 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状。”《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 ,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隋书·李密传》:“ 世充 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 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5. 喻互相勾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 淮 ,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 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 犹竭力。

    《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8. 困顿疲惫貌。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 ,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 慎郎 ,入于 贾使君 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 破敝不整貌。

    《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 10.指邋遢。

    沈从文 《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 11.犹尴尬。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引证解释

⒈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⒉ 喻指恶人。

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⒊ 喻艰难窘迫。

《后汉书·任光传》:“更始二年春, 世祖自蓟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信都独为汉拒邯郸,即驰赴之。”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康故吏民杨阜、姜敍、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 ……﹝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晋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刘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三国演义》第三一回:“绍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⒋ 急速,急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 刁下牀对之大泣,説伯仁昨危急之状。”
《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劭,自详视之,驰白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
《隋书·李密传》:“世充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司马光《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⒌ 喻互相勾结。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淮,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江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⒍ 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⒎ 犹竭力。

《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
《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滁阳王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⒏ 困顿疲惫貌。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来旺儿,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慎郎,入于贾使君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
《说唐》第五五回:“﹝盖世雄﹞被秦叔宝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⒐ 破敝不整貌。

《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⒑ 指邋遢。

沈从文《大小阮》:“他见小阮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小阮到了北京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⒒ 犹尴尬。

叶圣陶《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四:“黎伥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狼狈的国语词典

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一说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牠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毛篇》。后将狼狈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亦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亦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

狼狈的网络释义

狼狈

  • 《狼狈》是由蜷川实花导演的,由泽尻英龙华、大森南朋、水原希子、寺岛忍等主演的,改编自漫画《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的日本剧情惊悚犯罪电影。
  • 影片讲述了莉莉子进行了风险极高的全身整容手术后,脱胎换骨后成为大明星,但却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07月15日在日本上映。
  • 狼狈 (汉语词语)

  • 狼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áng bèi,指困顿窘迫;比喻彼此勾结。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 狼狈造句

    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
    我们刚爬上山顶就遇到了大雨,一个个浇得像落汤鸡,狼狈极了。
    一场扼雨淋得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他出来时,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助纣为虐,这种狼狈为奸的行径是可耻的。
    他的阴谋被揭穿后,狼狈不堪地溜走了。
    敌人被我军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战败之后,敌人反裘负刍,狼狈逃窜。
    腐败分子往往互相利用,狼狈为奸。
    地雷一响,把鬼子吓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没想到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使他感到狼狈不堪。
    敌人被我军打得闻风丧胆,狼狈逃窜。
    敌军招架不住,只好放弃阵地,狼狈而逃。
    他们狼狈为奸,串通一气,专门破坏学校的公物。
    阴谋被我们识破后,他狼狈不堪地逃跑了。
    在我军指战员的沉重打击下,敌人闻风丧胆,狼狈逃窜。
    这件事是他们狼狈为奸的结果。
    经过一场激战,敌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汉字详情

    láng [lang]
    部首: 324
    笔画: 10
    五笔: QT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IAV
    四角: 43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形容词

    (1) 凶狠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英文翻译

    wolf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long3 [东莞腔] long2 [沙头角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海陆丰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客英字典]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anglɑŋ
    bèi [bei]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MY
    五行:
    仓颉: KHBO
    四角: 47282

    详细解释

    名词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英文翻译

    a legendary animal with short forelegs which rode a wo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宋本广韵

    狼狈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