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ān jí [bian ji]
繁体 編輯
注音 ㄅ一ㄢ ㄐ一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编辑 biānjí

(1) 收集资料,整理成书

edit;compiler

(2) 采集串连

只是编辑些树叶儿遮着前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gather;collect

词语解释

  1. 亦作“ 编缉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

    《魏书·李琰之传》:“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不揆庸虚,久思编辑。” 宋 苏舜钦 《题<杜子美别集>后》:“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经学者编辑,古律错乱,前后不伦。” 清 周亮工 《与张瑶星书》:“胜国遗事,编缉不难而难于发凡起例。” 巴金 《把心交给读者》:“一九三五年八月我从 日本 回来,在 上海 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了几种丛书,这以后读者的来信又多起来了。”

  2. 出版、新闻等单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亦泛称做编辑工作的人员。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五幕:“你以为报馆编辑能够让我们说出我们要说的话么?”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作为编辑,他的工作对象就是稿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编缉”。

⒉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

《魏书·李琰之传》:“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不揆庸虚,久思编辑。”
宋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经学者编辑,古律错乱,前后不伦。”
清周亮工《与张瑶星书》:“胜国遗事,编缉不难而难于发凡起例。”
巴金《把心交给读者》:“一九三五年八月我从日本回来,在上海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了几种丛书,这以后读者的来信又多起来了。”

⒊ 出版、新闻等单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亦泛称做编辑工作的人员。

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五幕:“你以为报馆编辑能够让我们说出我们要说的话么?”
孙犁《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作为编辑,他的工作对象就是稿件。”

编辑的国语词典

搜集资料,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排列和组织。也作「编缉」。

如:「在杂志社他担任编辑。」

编辑的网络释义

编辑 (职业)

  •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
  • 编辑 (汉语词语)

  • 编辑 biānjí,名词指代[editor] 在出版部门专门处理稿件的人,动词指收集资料,整理成书。
  • 编辑造句

    报刊发表作品,编辑编选教材,删节修改是常事。
    尽管别人说当编辑是在为人作嫁,但她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
    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被总编辑退稿了。
    文如其人,这篇文章,我一看就知道出自李编辑的手笔。
    这位编辑自作聪明,把作者原稿的精华部分删改了。
    编辑同志说:“这篇文章,作者文责自负,你放心发表好了。”。
    尽避别人说当编辑是在为人作嫁,但她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为人作嫁造句。
    编辑委托我编写的百篇稿件,杀青有待,再需三天即可完成。
    李小姐发表了一篇小说,而且还结交了一位编辑,真是一石二鸟。
    小朱是我们编辑部的骨干。
    这位编辑不会点铁成金,却常常点金成铁,把别人的好文章改得乱七八糟。
    爸爸是个编辑,同笔墨打了一辈子交道。
    暫当编辑的要不断修养自己的综合知识和文字能力。
    他本身是报纸编辑,因此每作新诗词必在报纸上自我吹嘘,俨然以当代文豪自居。
    编辑部对读者的建议一条条进行了整理。
    文字编辑要能有点铁成金的功夫,许多来稿就不会扔到纸篓里了。
    开始,这位名作家给编辑部的投稿也是石沉大海,但他毫不灰心,坚持写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
    爸爸在报社担任编辑室主任。

    汉字详情

    biān [bian]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YNA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ISB
    四角: 23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名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英文翻译

    knit, weave; arrange; com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405
    笔画: 13
    五笔: LKB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QRSJ
    四角: 465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泛指车子

    辑,车和辑也。——《说文》

    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3)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如:第二辑

    动词

    (1) 聚集

    甲辑而兵聚。——《韩非子·说林》

    (2) 又如:辑辑(群集的样子)

    (3) 敛,拖着不使脱落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书·舜典》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礼记》

    (4) 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

    辞之辑也。——《诗·大雅·板》

    辑黄花冈烈士事略。——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辑佚书(辑集佚书。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辑略(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辑佚(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刊(编集刻印)

    (6) 整修,补合 。如:辑理(料理);辑治(整顿治理);辑褫(辑补修治)

    (7) 使安定 。如:辑安(治理安抚);辑定(安抚,平定)

    (8)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韩非子·外储》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其天下辑睦。——《左传·襄公十九年》

    (2) 又如:辑穆(和睦);辑和(和谐;团结);辑辑(声音柔和。也作“习习”);辑柔(精神安和柔顺)

    (3) 引申为安定 。如:辑宁(安宁)

    英文翻译

    gather up, collect; edit, com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c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