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新闻出版单位编辑业务的总负责人。
曹禺 《日出》第四幕:“我姓 潘 ,我是 潘四爷 呀……我找总编辑 张先生 说话。” 袁鹰 《飞》:“作为总编辑,他既写社论、时评,也写诗篇。”亦省称“ 总编 ”。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是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就是现在的‘主编’或‘总编’。”
引证解释
⒈ 新闻出版单位编辑业务的总负责人。
引曹禺《日出》第四幕:“我姓潘,我是潘四爷呀……我找总编辑张先生说话。”
袁鹰《飞》:“作为总编辑,他既写社论、时评,也写诗篇。”
亦省称“总编”。 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是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就是现在的‘主编’或‘总编’。”
总编辑的国语词典
书籍、报刊、杂志社中,编辑事务的总负责人。
总编辑的网络释义
总编辑
总编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悤( )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2) 同本义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礼记·内则》
以麻总发。——《新唐书》
(3) 又如:总发(指童年,幼年。同总角);总角之好(指幼年相契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总丱(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4) 聚合;汇集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书·盘庚》
功名之总也。——《史记·礼书》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总萃(会合聚集);总集(聚集,集合;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总猥(聚合的样子);总聚(综合聚集);总总(聚合的样子);归总;汇总;拢总
(6) 结,系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 扶桑。——《楚辞·离骚》
解扶桑之总辔兮,纵今之遂奔驰。——《汉书》
(7) 又如:总辔(系马。指停驻)
(8) 持 。如:总干(持盾)
(9) 统领,统管
总要万物于风雨。——《荀子·哀公》
公受朝寄,总兵西下。——《隋书·元谐传》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0) 又如:总朝政;总己(统摄自己的职务);总戍(主管军务;统管军事的长官);总帅(统率;统帅)
(11) 总括;概括
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荀子·不苟》
总此十思。——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总凡(概括);总批(总括性批语);总微(概括精微的道理);总论(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13) 总揽 。如:总要(总揽政事);总务(总理各项事务);总览(总揽。全面掌握;广为延揽)
名词
(1) 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书·禹贡》。孔传:“禾稿曰总,入之供饲国马。”
(2) 束穗;流苏 (古代的车马装饰品)
王后之五路,重翟,锡厘朱总。——《周礼》。贾公彦疏:“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归人之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也。”
(3) 又如:朱总(朱红色的车饰)
(4) 整数
银子成总了,我差人回家取去!——《老残游记》
(5) 麻杆扎成的火把
错总之法,横于坐所。——《管子》
(6) 姓
形容词
(1) 全部,全面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总崩溃;总批发;总目;总代理;总动员;总产量;总成本
(3) 为首的,担任较高级职务的,领头的(如高于同类头衔的其他人) 。如:总制(总督);总河(总管治理河道事务的官员)
副词
(1) 皆;一概 。如:总里(都;全部;总共);总不如(都不如);总疑(不停地怀疑);总是(全都是)
(2) 一直;一向 。如:总是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总疑(不停地怀疑)
(3) 终归,毕竟 。如:他总还是个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总来(总归;终究);总悉(总归)
(1) 用法同“纵”。纵然;即使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度破讷沙》
年兄总要出家修行,也该与我们作别一声,如今觉得忒歉然了!——《醒世恒言》
(2) 又如: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做(纵使);总然(纵然;即使);总饶(任凭;尽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2) 同本义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名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泛指车子
辑,车和辑也。——《说文》
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3)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如:第二辑
动词
(1) 聚集
甲辑而兵聚。——《韩非子·说林》
(2) 又如:辑辑(群集的样子)
(3) 敛,拖着不使脱落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书·舜典》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礼记》
(4) 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
辞之辑也。——《诗·大雅·板》
辑黄花冈烈士事略。——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辑佚书(辑集佚书。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辑略(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辑佚(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刊(编集刻印)
(6) 整修,补合 。如:辑理(料理);辑治(整顿治理);辑褫(辑补修治)
(7) 使安定 。如:辑安(治理安抚);辑定(安抚,平定)
(8)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韩非子·外储》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其天下辑睦。——《左传·襄公十九年》
(2) 又如:辑穆(和睦);辑和(和谐;团结);辑辑(声音柔和。也作“习习”);辑柔(精神安和柔顺)
(3) 引申为安定 。如:辑宁(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