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误

bǐ wù [ bi wu]
繁体 筆誤
注音 ㄅ一ˇ 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笔误 bǐwù

(1) 因疏忽而写了错字,也指因疏忽而写错的字

clerical error(mistake)

词语解释

  1. 书写时的失误。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徒见奇於手巧,了莫知其笔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安南四臣》:“ 江 记作‘二臣’,殆偶笔误耳。”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燕 相説 郢 书, 越 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 宋 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

引证解释

⒈ 书写时的失误。

唐黄滔《误笔牛赋》:“徒见奇於手巧,了莫知其笔误。”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安南四臣》:“江记作‘二臣’,殆偶笔误耳。”
清黄遵宪《杂感》诗:“燕相説郢书, 越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宋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

笔误的国语词典

因疏忽而写错字。

如:「这是一时笔误。」

笔误的网络释义

笔误

  • 笔误,指因疏忽而写了错字,也指因疏忽而写错的字。语出唐 黄滔 《误笔牛赋》:“徒见奇於手巧,了莫知其笔误。”
  • 笔误造句

    我很遗憾将你的名字拼错了,这是个笔误。
    杨桃原产亚洲东南部,晋朝时传入我国,因其悬挂枝头而称为“桃”,又因过洋而来称为“洋桃”,后因笔误成为“杨桃”,主产南方而盛产在广州。
    我尽可能的使文章表达清楚和专业,但任可能存在一些笔误或明显的。
    口误或笔误违背了我们的意愿我们为这个意愿感到羞耻。
    你不用担心选错了电话或信件笔误。
    我的笔误把理查德写成了罗伯特。
    弘法大师也有笔误之时。
    两书在叙述上颠倒了一下,即使不是传抄之误或笔误,也很难说有优劣之分。
    过多的引用笔误和错误引用;
    基本上,产品或服务的用户评论文笔越精彩、笔误越少,相应的购买需求越高。
    你的报告中有一些小错(笔误)。
    那不过是一个笔误。
    本文将过度冗余分为四大类:结构的,语义的,语用的过度冗余和笔误。
    支票上写错的日期是个笔误。
    我也想搞清楚前后经过,但是罗琳并不想费神去解释,也就不能算是笔误了。
    不好意思,我给你的材料中有一处笔误。
    恩,版主,首先这可能是这个人由于粗心导致的笔误,所以我们没必要小题大作。
    我深感他们找错了人,因为我没有在伦敦(笔误,因该是巴黎)抢奥运火炬。
    这是我的笔误。
    她的一个笔误酿成了大错。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w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KGD
    五行:
    仓颉: IVRMK
    四角: 367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

    英文翻译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