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引证解释
⒈ 绿色的梧桐树。
引唐杜甫《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刘基《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⒉ 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引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许思湄《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碧梧的国语词典
绿色的梧桐树。
碧梧的网络释义
碧梧
碧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碧 | 彼役 | 幫 | 昔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三等 | 梗 | 清 | pĭwɛk | pyek/pv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梧桐 。如:梧凤之鸣(梧桐树上凤凰的鸣叫。比喻太平盛世)
(2) 屋梁上两头起支架作用的斜柱
斜柱,其名有五:一曰斜柱,二曰梧,三曰迕,四曰枝樘,五曰叉手。——《营造法式》
(3) 古地名
(4) 在今河南省荥阳县附近
晋师 城梧及制。——《左传》
(5) 在今江苏省徐州西部
楚国,县七… 梧。——《汉书》
动词
(1) 支撑
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后汉书》
(2) 同“迕”。违背;抵触
甚多疏略,或有抵梧。——《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云:梧,相支柱不安也。
形容词
通“俣”。俣俣,魁伟貌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2 ngu2 [客英字典] ng2 ngu2 [陆丰腔] ng3 [梅县腔] ng2 [宝安腔] ng2 [东莞腔] ng2 [台湾四县腔] ng2 ngu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 潮州话:ng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吾 | 五乎 | 疑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ng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