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洗

bǐ xǐ [ bi xi]
繁体 筆洗
注音 ㄅ一ˇ ㄒ一ˇ

词语释义

笔洗 bǐxǐ

(1)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article used in cleaning writing brush

词语解释

  1. 用陶瓷、石头等制成的洗涮笔的器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卖花者 顾 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畧浅。”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花城》1980年第7期:“ 傅抱石 用一只很大的陶器笔洗盛着从瓦缝里滴下的雨。”

引证解释

⒈ 用陶瓷、石头等制成的洗涮笔的器皿。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卖花者顾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畧浅。”
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
《花城》1980年第7期:“傅抱石用一只很大的陶器笔洗盛着从瓦缝里滴下的雨。”

笔洗的国语词典

用陶瓷、石器、贝壳等制成以供清洗毛笔的器具。

笔洗的网络释义

笔洗

  •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 笔洗造句

    巴仲益也害怕老头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的,托着笔洗就要帮人家装起来,可偏偏好心不得好报。
    这笔洗衣费看起来好象太多了。
    其他小文玩,比如砚滴、压尺、香筒、笔筒、笔床、镇纸、水注、笔洗、水盂、臂搁等,也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虽是小物件,难为设计的巧妙,其余翡翠镇纸、歙砚、笔洗等也颇为精致。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为公认的文房“四宝”,其他文具还有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
    碧玉作底的笔洗重重跌落回书案,清脆的碰撞之音击碎夏末最后一丝烦闷,惊吓的书房外廊檐底下一溜的金丝雀纷飞不断,扑棱棱的拍打着镀金笼子,越发牵惹了秋愁气息。
    老头儿如此说了,李墨白也不再推辞,便在老头儿的笔架上选了一只中锋鼠须湖笔,放在笔洗里泡上,等待笔毛泡开、泡软,同时也想了想要写的内容。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在这个世界里,有专为儿童制作的学习文化用品,比如砚池,砚池旁有两个穿孔,专用于儿童插笔;又有趣味镇纸、笔洗、砚滴、笔舔等等。
    桌上林林总总有十多件玩意儿,有陶罐、古玉、笔洗、砚台、铜炉、国画等等,看的人眼花缭乱,放佛就是袖珍展览。
    第三件是乾隆御制并且有御笔诗词的和田白玉荷花型笔洗,笔洗是文房器,用来涮毛笔用的。
    此洗是以矾红为主色的鼓形洗,两童子和一双笔插呈三足之势,给笔洗平添生动活泼的气息。
    文房四宝,笔筒、笔洗、笔床、笔格、镇纸、水中盂、水注、秘阁、墨盒,一应俱全。
    随着收藏市场对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视,老笔洗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被藏友所认识。
    在古代,除了一支毛笔之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就是其中之一。
    蒙纳:噢,这个不对,利奥。这笔洗衣费看起来好象太多了。
    黎敬禹拿着元方刚刚默写的字认真欣赏,黎元方手浸在笔洗里轻轻揉捏着毛笔,看着墨色晕染清水,这两人也都在思考事情如何做才能更妥当,不着痕迹。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xǐ,xiǎn [xi,xia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TF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GU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如:洗马

    (2) 洗礼 。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xiǎn

    动词

    洗脚

    洗,洒足也。——《说文》

    xiǎn

    名词

    (1) 姓。同“冼”。

    (2) 另见

    英文翻译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方言集汇

    ◎ 粤语:s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e3 [客语拼音字汇] se3 [台湾四县腔] se3 sien3 [梅县腔] se.3 [海陆丰腔] se3 sien3 [东莞腔] se3 [陆丰腔] se3 [客英字典] se3 [宝安腔] se3
    ◎ 潮州话:soi2(sói) siang2[潮州]si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先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sieisex/s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