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敝屣
(1) 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词语解释
亦作“ 敝蹝 ”。亦作“ 敝躧 ”。破烂的鞋子。
《孟子·尽心上》:“ 舜 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战国策·燕策一》:“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 燕 赵 之弃 齐 也,犹释敝躧。” 吴师道 补正:“躧字与蹝、屣通。” 南朝 陈 徐陵 《梁禅陈策文》:“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敝屣。”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他是师范出身呢。不料他丢弃教育事业,这样毫不留恋,竟是如弃敝屣。”
视同破鞋,轻视。
廖仲恺 《致蒋介石电》:“兄可敝屣尊荣,不能敝屣道义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 嬴秦 暴兴以降,独夫民贼无代不作,率皆敝屣公理,私土地、人民为己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敝蹝”。亦作“敝躧”。
⒉ 破烂的鞋子。
引《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战国策·燕策一》:“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敝躧。”
吴师道补正:“躧字与蹝、屣通。”
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策文》:“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敝屣。”
叶圣陶《倪焕之》十一:“他是师范出身呢。不料他丢弃教育事业,这样毫不留恋,竟是如弃敝屣。”
⒊ 视同破鞋,轻视。
引廖仲恺《致蒋介石电》:“兄可敝屣尊荣,不能敝屣道义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嬴秦暴兴以降,独夫民贼无代不作,率皆敝屣公理,私土地、人民为己有。”
敝屣的国语词典
破旧的鞋子。比喻毫无价值的事物。南朝陈.徐陵〈禅位陈王策〉:「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敝屣。」也作「敝蹝」、「蔽屣」。
敝屣的网络释义
敝屣
敝屣 (汉语词汇)
敝屣的翻译
敝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本义
敝,一曰败衣。——《说文》
苟有衣必见其敝。——《礼记·缁衣》。郑训败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孙子·谋攻》
侯生摄敝衣冠。——《史记·魏公子列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敝鼓丧豚(击破鼓,宰杀猪以求神治病。指徒费而无益);敝帷不弃(不轻易丢弃破旧的帷幕);敝衣(破旧衣服)
(3) 疲惫,困乏,衰败
还师以敝楚。——《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
土敝则草木不长。——《史记·乐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吏民凋敝。——《汉书·张敞传》
(4) 又如:敝卒(疲惫的士卒);敝敝(疲困的样子)
(5) 败坏;衰败 。如:经久不敝;敝肠(坏心肠,恶性情);敝人(德行浅薄的人)
(6) 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如:敝处(本处。敝,破旧;谦称);敝房(谦词。敝室。对人说自己妻子);敝国(自己的国家)
动词
(1) 失败
敝于韩。——《左传·僖公二年》。注:“败也。”
(2) 弃
冠而敝之。——《礼记·郊特牲礼》。释文:“弃也。”
(3) 损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传·僖公三十年》
盖供过求,时价劣经价,则供者必受敝,受敝则迁。——清·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i5 [梅县腔] bi5 [沙头角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海陆丰腔] bi5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獘 | 毗祭 | 並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A | bʰĭɛi | bjed/bie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鞋子
屣,履也。——《广雅》
贫贱尔何忧,弃去如脱屣。——宋· 苏轼《巫山》
负箧曳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屣敝(破鞋。喻指无价值之物品);屣脱(脱下鞋子);屣履(拖着鞋子走路)
动词
穿着拖鞋走
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后汉书·崔骃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i3 si3 [海陆丰腔] sai3 [客英字典] sai3 [台湾四县腔] sa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躧 | 所綺 | 生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ʃĭe | sriex/shy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