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挺

bǐ tǐng [ bi ting]
繁体 筆挺
注音 ㄅ一ˇ ㄊ一ㄥ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笔挺 bǐtǐng

(1) 站立的东西不歪斜

笔挺的姿势
erect

(2) 衣服平整挺括

笔挺的裤子
uncreased;trim

词语解释

  1. 很直;很挺拔。

    鲁迅 《彷徨·肥皂》:“他立即转身向了 四铭 ,笔挺的站着。”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然而革命之后,采用的却是洋服,这是因为大家要维新,要便捷,要腰骨笔挺。”《花城》1981年第3期:“身旁尽是参天的古树,笔挺劲直。”

  2. (衣服)挺括,折痕正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身上的西装笔挺,没有一点灰尘斑渍。”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船长﹞穿一身笔挺的制服,右手捏着一副雪白的手套。”

引证解释

⒈ 很直;很挺拔。

鲁迅《彷徨·肥皂》:“他立即转身向了四铭,笔挺的站着。”
鲁迅《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然而革命之后,采用的却是洋服,这是因为大家要维新,要便捷,要腰骨笔挺。”
《花城》1981年第3期:“身旁尽是参天的古树,笔挺劲直。”

⒉ (衣服)挺括,折痕正直。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身上的西装笔挺,没有一点灰尘斑渍。”
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船长﹞穿一身笔挺的制服,右手捏着一副雪白的手套。”

笔挺的国语词典

平顺挺直。

如:「他衣著很讲究,出门总是西装笔挺的。」

笔挺的网络释义

笔挺

  • 笔挺,指站立的东西不歪斜;衣服平整挺括。
  • 笔挺造句

    王叔叔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出席了姐姐的婚礼。
    他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穿着笔挺的西装,肯定要参加什么重要的场合。
    你瞧那位爷爷已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精神多了,走起路来也轻盈了不少。
    就算明天的你手脚都会折断,今天你的袖口和裤腿一样都是笔挺的。
    他脸泛红光,身穿笔挺的西装,神气十足。
    不要被他西装笔挺的打扮给矇骗了,以为是个什么大人物,其实是到处混吃骗喝,根本是虚有其表。
    哥哥穿上这件笔挺的军装,显得格外精神。
    胡老师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走进了教室。
    今天,他穿了一套笔挺的西服。
    他穿着一套笔挺的军服。
    仪仗队的士兵站得笔挺。
    庙内还有两株“人”字型桧柏,树干刚露出地面,便分为两株,之后又合二为一,然后笔挺直上,很奇特。
    他身着笔挺的深绿毛呢军装,整个右胸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腰间武士刀上白玉刀柄和肩章上两颗金光闪闪的将星在火红炭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她平时穿着保守,方寒才发现她身材如此劲爆,细腰蜂臀,腰脊笔挺透着优雅气息。
    脱下华丽的时装,换上笔挺的军装,其实戎装也时尚;抛开甜蜜的情歌,欢唱嘹亮的军歌,其实军歌更奔放;作别亲密的朋友,结识无间的战友,其实战友更情长!祝:参军快乐!
    他总是穿得利利索索的,黑白相间的精细的西装,笔挺的衣领。
    昂藏八尺,笔挺身躯,坚如松柏;俊逸面孔,略显清秀,一脸刚毅,看了第一眼,便让人无法将目光移开,心中更是觉得这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他是为了战场而生。
    洁白的婚纱掩映着新娘娇媚的脸,笔挺的西装衬托着新郎幸福的甜,灿烂的阳光装饰着今日吉祥的天,愿你们相依相伴,牵手到永远。
    她有一只很好的鼻子。瘦削,结实,俊俏。笔挺。
    那些老人们听说我们小朋友来看望他们并为他们表演节目,人人脸上泛起了红光,精心地梳妆打扮起来。你瞧那位爷爷已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精神多了,走起路来也轻盈了不少!

    汉字详情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tǐng [ting]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TFP
    五行:
    仓颉: QNKG
    四角: 52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2) 同本义

    挺,拔也。——《说文》

    挺剑而起。——《战国策·魏策》

    尉剑挺。——《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挺举;挺挏(上下推动)

    (4) 举起 。如:挺脚(举步,抬脚)

    (5) 生出;生长

    荔挺。——《吕氏春秋·仲冬》。注:“生也。”

    (6) 又如:挺茂(生长茂盛)

    (7) 动摇

    不足以挺其心矣。——《吕氏春秋》

    (8) 直,伸直,撑直

    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睡 。

    (10) 如:挺死尸(骂人睡得死);挺床(詈词。睡觉);挺觉(睡眠的谑词或詈词)

    (11) 使身体处于直立状态 。

    (12) 如:挺争(挺身争斗)

    (13) 勉强支撑 。

    (14) 如:挺折腰(到了顶,竭尽全力);你挺得住吗

    (15) 突出 。

    (16) 如:挺着肚子;他把头挺得高高的

    (17) 忍受痛苦 。

    (18) 如:挺过去;挺住

    (19) 前进

    单身挺战,众莫能当。——《宋书》

    (20) 顶住,抵抗 。

    (21) 如:挺撞(顶撞);谁能挺敌;挺刑(不屈服于刑罚)

    (22) 脱身 。

    (23) 如:挺走(退走);挺逸(脱逃)

    形容词

    (1) 杰出;特出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又如:挺率(卓越特出);挺秀(杰出,俊秀);挺杰(卓越杰出);挺特(超群特出);挺冠(杰出超群)

    (3) 直率

    我心挺挺。——《左传·襄公五年》

    (4) 又如:挺切(直率恳切);挺正(正直);挺确(刚正);挺挺(正直的样子)

    (5) 生硬 。

    (6) 如:挺腰子(摆架子,耍威风);挺触(顶撞,触犯);直挺挺地站了起来

    副词

    (1) 非常 。

    (2) 如:挺好;病得挺重的

    (3) 颇,相当 。

    (4) 如:今天挺冷

    量词

    (1) 用于某些挺直物

    荐脯五挺。——《仪礼·乡礼酒礼》

    (2) 又如:一挺机关枪

    英文翻译

    to stand upright, straighten; rigid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2 ti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n3 ciam1 [宝安腔] tin3 tin2 | ten3 [梅县腔] tin3 tiang3 [沙头角腔] tin3 [客语拼音字汇] ten3 [台湾四县腔] tin3 ten3 [海陆丰腔] tin3 ten3 [东莞腔] tin3 [陆丰腔] t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特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dengdʰ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