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笑里藏刀
(1) 形容外貌和善,内心狠毒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成语辨析
见“口蜜腹剑”(576页)。
成语用法
笑里藏刀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引元吴弘道《梅花引》套曲:“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九:“他平日笑不离脸,可真是笑里藏刀。”
亦作“笑里暗藏刀”、“笑处藏刀”。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我见先,他见后。他临行,我放刁,笑里暗藏刀,代官来到,不道咱轻放了。”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蠆。”
笑里藏刀的国语词典
唐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言语必嬉怡微笑,其实内心奸邪阴险。但位处权要,强要别人附和自己,若有些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典出《旧唐书.卷八二.李义府传》。比喻外貌和善可亲,内心却阴险。
笑里藏刀的网络释义
笑里藏刀 (汉语成语)
-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之一。该计策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广泛,而且可以无师自通 。笑容本是人类一种美好的表情,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笑里藏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他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笑里藏刀的翻译
笑里藏刀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六止
详细解释cáng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