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成语辨析
暗箭伤人和“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文字;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等文的方面;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成语用法
暗箭伤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引证解释
⒈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暗中攻击或陷害别人。
引语本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镜花缘》第五八回:“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
暗箭伤人的国语词典
趁人不备,用狡诈阴险的手段伤害人。《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镜花缘.第五八回》:「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也作「暗箭中人」。
暗箭伤人的网络释义
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的翻译
暗箭伤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副词
(1) 默默地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名词
(1) 天黑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动词
使昏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梅县腔] am5 em3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海陆丰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沙头角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暗 | 烏紺 | 影 | 覃 | 去聲 | 勘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ʔɒm | qomh/om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箭 | 子賤 | 精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tsĭɛn | cienh/zien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