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青铜。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刻二酉三峿之石,吹碧铜白玉之管。”
指青铜镜。
宋 苏轼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籋尽霜鬚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引证解释
⒈ 青铜。
引王闿运《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刻二酉三峿之石,吹碧铜白玉之管。”
⒉ 指青铜镜。
引宋苏轼《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籋尽霜鬚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碧铜的网络释义
碧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碧 | 彼役 | 幫 | 昔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三等 | 梗 | 清 | pĭwɛk | pyek/pv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
(2) 同本义
铜,赤金也。——《说文》
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
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首衔同凡。
(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
(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6) 铜制乐器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
(7) 铜印
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
(8) 铜镜
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
形容词
(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
(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