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

pò huài [po huai]
繁体 破壞
注音 ㄆㄛˋ ㄏㄨ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破坏 pòhuài

(1) 摧毁;毁坏

破坏城池
破坏桥梁
ruin;destroy

(2) 使受到损害

破坏名誉
do great damage to;damage

(3) 变革;破除

破坏旧秩序
demolish;change completely

(4) 物体的组织损坏

破坏维生素
decompose;destroy

(5) 违反

破坏纪律
break;violate

词语解释

  1. 摧毁;毁坏。

    《史记·匈奴列传》:“其秋, 匈奴 大入 定襄 、 云中 ,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宋书·五行志五》:“ 晧 ( 孙皓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 宋 陆游 《晨起偶题》诗:“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一张纸又要一箇钱买,则喫你破坏我这家私。”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要是到天黑时敌人不占 沙家店 ,粮食也没遭到敌人的破坏,或没破坏完的话,一方面继续动员群众疏散,一方面派人到 柏树墕 去报告。”

  2. 割裂使破碎。

    《汉书·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 颜师古 注:“故为便辞巧説,以析破文字之形体也。”《后汉书·杨终传》:“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 宋 叶适 《钱则甫字说》:“ 周 道衰,士不知以身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为立私智,挟污説,无不欲破坏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熙寧 、 寳庆 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3. 破损;损坏。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卷二:“ 寇莱公 寝处一青幃二十餘年,时有破坏,輒命补葺。” 明 徐渭 《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辟犹破坏之车,既遇险於泥泞,必得 良 ( 王良 ) 父 ( 造父 )之御,可责望以驱驰。”《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他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破坏的桌沿,悠悠地吹起口哨来。”

  4. 损害;使受损害。

    严复 《救亡决论》:“破坏人才,国随贫弱。” 张天翼 《报复》:“我要求你给还我自由,就是请求你别破坏我们。”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5. 破除;消除。

    唐 朱昼 《喜陈懿志示新制》诗:“有文如星宿,飞入我胸臆。忧愁方破坏,欢喜重补塞。”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更无巧伪可以破坏成法者。”

  6. 扰乱;变乱;毁弃。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迪 ( 李迪 )虽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过可恕。如 边 ( 贾边 )特立异説,此渐不可啟,将令后生务为穿凿,破坏科场旧格。”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故其对於北方学派,有吐弃之意,有破坏之心,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此南学之精神也。” 萧红 《放火者》:“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坏了,饭馆关起了门。”

引证解释

⒈ 摧毁;毁坏。

《史记·匈奴列传》:“其秋, 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
《宋书·五行志五》:“晧(孙皓 )初迁都武昌,寻还建业,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
宋陆游《晨起偶题》诗:“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一张纸又要一箇钱买,则喫你破坏我这家私。”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要是到天黑时敌人不占沙家店,粮食也没遭到敌人的破坏,或没破坏完的话,一方面继续动员群众疏散,一方面派人到柏树墕去报告。”

⒉ 割裂使破碎。

《汉书·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
颜师古注:“故为便辞巧説,以析破文字之形体也。”
《后汉书·杨终传》:“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
宋叶适《钱则甫字说》:“周道衰,士不知以身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为立私智,挟污説,无不欲破坏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
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熙寧、寳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⒊ 破损;损坏。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二:“寇莱公寝处一青幃二十餘年,时有破坏,輒命补葺。”
明徐渭《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辟犹破坏之车,既遇险於泥泞,必得良(王良)父(造父 )之御,可责望以驱驰。”
《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他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破坏的桌沿,悠悠地吹起口哨来。”

⒋ 损害;使受损害。

严复《救亡决论》:“破坏人才,国随贫弱。”
张天翼《报复》:“我要求你给还我自由,就是请求你别破坏我们。”
秦牧《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⒌ 破除;消除。

唐朱昼《喜陈懿志示新制》诗:“有文如星宿,飞入我胸臆。忧愁方破坏,欢喜重补塞。”
宋沉作喆《寓简》卷一:“更无巧伪可以破坏成法者。”

⒍ 扰乱;变乱;毁弃。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迪(李迪 )虽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过可恕。如边(贾边 )特立异説,此渐不可啟,将令后生务为穿凿,破坏科场旧格。”
清龚自珍《明良论》:“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故其对於北方学派,有吐弃之意,有破坏之心,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此南学之精神也。”
萧红《放火者》:“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坏了,饭馆关起了门。”

破坏的国语词典

损害。

如:「加热,会破坏维他命C。」

破坏的网络释义

破坏 (详细解释)

  • 破坏(pò huài),动词,本意是摧毁;毁坏;割裂使破碎;扰乱;变乱;毁弃;虐袭等。
  • 破坏造句

    我们防止小人利用小事煽风点火搞破坏。
    飙车族破坏了社会秩序,警方决定斩草除根,全面扫荡。
    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造谣中伤,破坏别人的名誉,是违法的行为。
    我们不但敢于破坏旧世界,更要善于建设新世界。
    说话添油加醋有时会破坏感情。
    有的人大肆宣扬封建迷信,破坏社会安定。
    提高警惕,严防盗窃分子破坏铁路设施。
    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要警惕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破坏安定团结。
    今天这样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决不容许遭到破坏。
    人类破坏了自然,就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对挑拨是非、破坏团结的人,必须严肃批评。
    他们狼狈为奸,串通一气,专门破坏学校的公物。
    张明和李响上课时打仗,不仅破坏了课堂纪律,也败坏了班级的荣誉。
    有的地方管理不善,文物古迹惨遭破坏,实在令人惋惜。
    破坏公共财物的人现在已被查明。
    有的地方为了增产粮食而毁林开地,但事与愿违,因为破坏了生态环境,粮食也没有增产。
    如果过分执着人定胜天,往往会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汉字详情

    [po]
    部首: 517
    笔画: 10
    五笔: DH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RDHE
    四角: 146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形容词

    (1) 尽;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英文翻译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方言集汇

    ◎ 粤语:po3
    ◎ 客家话:[陆丰腔] po5 [客英字典] po5 [台湾四县腔] po5 [梅县腔] po5 [海陆丰腔] po5 [客语拼音字汇] po4 [沙头角腔] po5 [东莞腔] po5 [宝安腔] po5
    ◎ 潮州话:pu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過戈一合去聲合口一等phuahpʰuɑ
    huài [huai]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GIY
    姓名学:
    仓颉: GMF
    四角: 411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褱( 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 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2) 同本义

    坏,败也。——《说文》。按,当训毁也。

    坏,毁也。——《尔雅·释诂》

    坠坏城郭。——《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

    大室之屋坏。——《左传·文公十三年》

    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论衡·佚文》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室坏不修。——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坏山(倒塌的山);坏决(倒塌;破败);坏溃(坍塌);坏压(坍塌);坏裂(崩溃);坏颓(崩毁)

    (4) 破坏;毁坏

    门坏。——《资治通鉴·唐纪》

    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左传·成公十年》

    有基无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5) 又如:坏舛(毁坏错乱);坏乱(败坏错乱);坏乱(败坏;混乱);坏废(败坏;废弛)

    (6) 衰亡

    诸侯贰则晋国坏, 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王室之不坏。——《左传·襄公十四年》

    (7) 又如:坏微(衰败);坏灭(毁灭;磨灭)

    (8) 变质;变得不好或有害

    譬彼坏木。——《诗·小雅·小弁》

    (9) 又如:坏烂(腐烂;变质);坏腹(泻肚)

    (10) 杀害 。如:坏命(丧命)

    (11) 破费,花钱 。如:坏钞(坏钱。破费钱财)

    (12) 战败

    擂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军退走。——《三国志·吴志》

    北军大坏。——《资治通鉴》

    (13) 坏事,指官员被革职、查办

    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红楼梦》

    形容词

    不好;恶劣。与“好”相对(古汉语中无不好之意) 。如:坏包(坏蛋);坏坯子(方言。坏人,坏蛋);坏念头;坏主意;坏名声的人

    名词

    (1) 坏分子的简称

    (2) 坏主意,坏手法 。如:我知道是谁使的坏;这家伙一肚子坏

    副词

    非常 ——放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乐坏了;累坏了;吓坏了

    英文翻译

    rotten, spoilt, bad, broken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waai6 pui1 pui4
    ◎ 潮州话:puê1 huai6

    宋本广韵